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中国西部资料

时间:2024-05-01 15:42:58 编辑:莆仙君

祖国西部的资料

我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意义的西部 从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时代,无论西北还是西南,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往。从西汉起,西部已进入中国历史的视野。唐代,西部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贵高原、北方草原、辽阔的西域,甚至沿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汉唐两朝众多的公主远嫁乌孙、吐谷浑、契丹、突厥、回纥、南诏等地和亲,使神奇的西部文化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深。 在漫长的历史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邦国性质的地方政权或酋长性质的土司政权,如西夏、吐谷浑、大理、“西域三十六国”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特殊性,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同时,形成了众多的民族。几千年来,经过不断地迁徙、分化、融合、发展,作为独立的族群,许多原生民族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我们从今天众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些民族大多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显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区。在西部,除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其余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区域,以青海省为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在云南省生活着25个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西部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于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对明显的个性或风格。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西域文化显出东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是一种广义的文化集合体。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征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西部文化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历史上有三条重要通道贯穿西部,将西部向东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向西同更加广阔的地域沟通。一条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条是穿过西南云贵高原并经青藏高原通往尼泊尔、印度甚至更远方的茶马古道。这三大道路除了带来了贸易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更传播了文化。中原汉文化源源不断传入西部,古欧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等等也纷纷汇集这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西部的发展就是由此而来,其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活态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芜废弃的迹址,而是数万人生息的家园;流传千年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依旧在藏族民间传颂;古老的歌舞、服饰仍在质朴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扩张并没有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代传承,绽放异彩。西部文化所表现出的活形态,或者是原生态的特点,具有浓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文化发展状态。另外,西部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财富,也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世纪之交的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多来,西部大开发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及政府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作用等方面对此做出了回答,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


祖国西部的资料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12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扩展资料:中国西部的矿产资源: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矿产、土地、水、等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十分旺盛,而且开发潜力很大,这是西部形成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首先西部具有显著的矿产资源优势,虽然部分矿产资源的开发成本较高,但是矿业开发已经成为西部重要支柱产业。西部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87.6%和39.4%。根据有关专家对4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计算,西部各省份的人均矿产资源基本都居于全国前列。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56种矿产中,西部地区有138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有24种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0%以上,另有11种占33~50%。西部地区全部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61.9万亿元,占全国总额的66.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西部

中国的西部指的是哪些地方

中国的西部指的是:西南五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
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13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1。


中国的西部地区位于哪里。

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最终为新疆及更远的地方。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自公元8世纪安史之乱以后,西域从此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直到1000多年后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西域才再度回归中原王朝。西域到了后来演变为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含义,所以青海、西藏亦是属于西域的范围。清代的“西域”的范围位东起敦煌以西,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南至拉萨界,北至俄罗斯及左右哈萨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扩展资料: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部分考古学家的判断,楼兰即是由于河流改道与罗布泊的迁移而灭亡的主要原因。同时西域地区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国家的兴衰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自11世纪以来东亚全境气候逐渐变冷,当地气候也受到强大影响,经过该地的商贸往来更乐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来进行,令西域贸易逐渐减少,各国也因此衰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域

关于西部的资料简介

  西部,疆域辽阔,地质复杂,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西部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西部简介   西部从地理角度看,中国西部由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成。从经济角度看,西部又包括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州。   由于目前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提出,这个概念渐渐明晰。按西部大开发计划既定以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协调的范围,西部由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和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构成。   "10+2+2"是西部地区最新定义,所谓的“10”即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谓的“2”分别即为内蒙古、广西2个自治区;以及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州。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地质复杂,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但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和开发难度较高等条件的制约,西部地区面临开发和保护相对失衡的局面。   西部地区土地面积约69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目前有人口约3.9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9%。   西部区域简介   (1)和东部相对应的地方。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在这里。 例如中国西部,是世界上最大,范围最广的,它在世界上排第一。   (2)特指中国西部地区。中国按东西方向可以划分为东部和西部或东、中、西三个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包括中国的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除四川盆地和关中平原等少数精华部分外,其余地区人口较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多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 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60%,石油占45%,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 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有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也有用汗水和智慧修建的天路——青藏铁路。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西部不仅有许多历史文化,还有美丽的大草原,如今也因为这些美丽的景色,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世界称赞,获得不少的荣誉。西部开发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重庆、西藏、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   西部开发历史   西汉   翻开历史画轴,中国汉、唐、元、清几朝政府,均对西部尤其是如今的新疆、西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活动。追踪先辈开拓者的足迹作一番历史的巡游,将给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带来一些启示。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是中西交通开拓的标志,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国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的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屯恳戍边。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是汉代经营西域的一项基本政策。据史料记载,西汉开发西域地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屯田军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驻扎军队,修建国防及交通设施。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隧亭障,并部署军队戍守,兼管西域的交通。   因俗而治,实施宽松的民族政策。与匈奴奴隶主对西域各国横征暴敛相比,西汉朝廷实施了宽抚政策,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   西汉王朝对西域地区的开发治理,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新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   唐代西部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范围上看,以往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而唐代在西域共建立了11个大的屯垦区,几乎遍布今天新疆的各个地区。从时间上看,唐朝在新疆的开发延续了161年,为以往任何朝代所不及。从人数上看,西汉时期新疆地区屯田军队约2万人,此后历朝都只有数千人,而唐代新疆的屯田官兵达到5万余人。唐朝开发新疆地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一是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军政管理机构。这不仅保证了中央政令的贯彻实施,也有利于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着眼于综合开发,使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因地制宜,既然推行屯田制,又对招募的屯民实行租佃制和分成制。军事上推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使驻军很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双重职责;三是尊重各民族的权益,不搞民族歧视。正是以上这些措施和政策,使新疆地区的开发在唐代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元朝   元朝统治者对西部的开发和治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西域实施全方位的经济开发。在农业方面,实行军屯、民屯,开垦荒地达150万亩;手工业方面,设立了行业管理机构,促进了冶炼业、织染业的发展;交通方面,先后设立驿站60多所,保证了中央号令的畅通无阻和西域军情的快速传递;金融方面,统一了西域货币,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方面,实行薄赋政策,限制官吏的盘剥,减轻人民的负担;重用少数民族人才。西部人才得到元朝中央政府的重视和重用,这一时期畏兀尔族(今维吾尔族)中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清朝   清朝统治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皇帝,均将维系和开发西部提到攸关社稷安危的高度加以重视,从而迎来了历史上西部开发的又一个高潮。   在国防建设方面,清朝于重要战略方向和地域设立城堡,沿边关隘、山口设置卡伦(哨所),在交通要道建立驿站、军台、西部形成较完善的防御和通讯系统。   在经济方面,清政府将开发的重点放在新疆地区,以军屯、民屯、犯屯等形式大规模开发荒地,发展农业经济。据统计,从1716年至1911年,清朝官方在新疆建立的垦区达24个,投入劳力12.67万人,开垦荒地301.9万亩,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效益来讲,均为历朝历代之最。清朝还十分重视在新疆地区发展商业,重点发展官方商业,同时积极发展民间商业,以低关税政策吸引外商到新疆从事贸易,并撤除传统关卡,鼓励新疆商人到内地经商。   现代   1.西部大开发动员令   1999年6月,江泽民在西安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从现在开始,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西部开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的春风阵阵吹过。至此世纪之交,伟大的中华民族又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为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协调东西部经济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我文明古国地大物博的自然优势,党中央不失时机地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部署。祖国的繁荣富强是每一炎黄子孙最大的心愿,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西部,作为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正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开拓。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央的战略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社会各阶层无不为之心潮澎湃,雀跃不已。传媒人从来不会将自己置身于热点之外。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如何向世人介绍西部的风土人情、丰富资源、无限商机与璀璨文化;如何向西部人展示上海的热情友好、时代形象、繁华经济与海派文化;如何推动东西部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方面的广泛交流的问题成为上视人当前急需思考。   2.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动因   世纪之交的1999年,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多来,西部大开发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及政府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作用等方面对此做出了回答,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

中国西部的简介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2%。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12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扩展资料: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1、矿产资源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矿产、土地、水、等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十分旺盛,而且开发潜力很大,这是西部形成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西部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87.6%和39.4%。2、土地资源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西部不仅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而且拥有较高的人均耕地面积和绝大部分草原面积。西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1.4%,人均占有耕地2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大,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80%。3、水能资源由于我国地貌类型由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而且西部地下水天然可采资源丰富,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西南地区占全国的70%。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缺水。4、旅游资源西部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资源类型全面、特色与垄断性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特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西部

祖国西部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是怎样的?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 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祖国西部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是怎样的?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 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中国西部城市有哪些呢?

中国西方的城市有:成都、西安、兰州、重庆、乌鲁木齐、拉萨、银川、呼和浩特、昆明、贵阳、西宁、南宁等。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经过努力,科学家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


西北有哪些少数民族

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主要有蒙 古 族,主要分布在(指西北地区,下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回 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藏 族 青海省,甘肃省。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满 族 内蒙古自治区。哈萨克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东乡族 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尔克孜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 族 青海省,甘肃省。达斡尔族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撒拉 族 青海省,甘肃省。锡伯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吉克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孜 别 克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 罗 斯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鄂 温 克 族 内蒙古自治区。保 安 族 甘肃省。裕 固 族 甘肃省。塔 塔 尔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鄂 伦 春 族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