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五级士官是什么职位?
士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有的军衔等级,指志愿兵役制士兵。五级士官,是士官军衔中的一个级别,于1999年设立,2009年取消。1998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役时间为2年,并且不再超期服役。根据兵役法,自1999年后,士官军衔设置为一级士官至六级士官。五级士官为高级士官的最低级别。根据规定,志愿兵役制第四期(4年)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五期(5年)服现役的四级士官,晋升为五级士官军衔;第五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六期(9年以上)服现役的五级士官,晋升为六级士官军衔。2009年7月13日,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军和武警部队全面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军衔从原先一级至六级士官的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称谓由低至高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一级士官至六级士官军衔称谓自此取消。扩展资料:陆军五级士官的主要标识为,墨绿色肩章底板上,缀有银色全环绕麦穗的交叉带枪刺步枪和五角星徽加二条粗折杠和一条细折杠。海军五级士官的主要标识为,黑色肩章底板上。空军五级士官的主要标识为,蓝色肩章底板上。武警五级士官的主要标识为,红色肩章底板上,缀有金色全环绕麦穗的交叉带枪刺步枪和五角星徽加二条粗折杠和一条细折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级士官
军队里的五级士官是怎么回事?
五期士官签定的服役期为5年,享受正营职待遇,家属随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团级以上单位批准的,可以改为志愿兵。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志愿兵服现役的期限,从改为志愿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五十五岁。(志愿兵是原来的称呼,现在改叫士官)现在部队里的士官是指服役期已超过2年并且自愿留在部队继续服役的士兵,和部队签定合同,按月拿工资。士官可以分为6期,一期和二期士官称为初级士官,合同签定的服役期为各3年,三期和四期士官称为中级士官,合同签定的服役期为各4年,五期和六期士官称为高级士官,五期士官签定的服役期为5年,享受正营职待遇,家属随军,六期士官签定的服役期为9年,享受副团职(正团级)待遇,家属随军。
部队五级士官在往上就没得升了吗
总体来说士官提干还有有一定困难的,但是也不是说没有机会,只是相对来说困难一些。士官分专业士官和非专业士官,非专业士官大都是初级士官,四级以上士官一般是专业士官,专业士官专业性非常强,只有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和单位才有,大部分都是从事维修,专业兵种武器维护工作的,比如说导弹维修、高炮维修、雷达维护等等.一般来说能感到高级士官的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个大军区的高级士官更是太少了,而六级士官一个大军区也没有几个,六级士官相当于正团职待遇,五级士官相当于正营职待遇。 这样的士官一般来说基本上就提干不了了。
军队里的五级士官是怎么回事?
五期士官签定的服役期为5年,享受正营职待遇,家属随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团级以上单位批准的,可以改为志愿兵。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志愿兵服现役的期限,从改为志愿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过三十年,年龄不超过五十五岁。(志愿兵是原来的称呼,现在改叫士官)
现在部队里的士官是指服役期已超过2年并且自愿留在部队继续服役的士兵,和部队签定合同,按月拿工资。士官可以分为6期,一期和二期士官称为初级士官,合同签定的服役期为各3年,三期和四期士官称为中级士官,合同签定的服役期为各4年,五期和六期士官称为高级士官,五期士官签定的服役期为5年,享受正营职待遇,家属随军,六期士官签定的服役期为9年,享受副团职(正团级)待遇,家属随军。
多少年能升到5级士官?
一般5年就能升到五级士官。因为根据规定,志愿兵役制第四期(4年)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五期(5年)服现役的四级士官,晋升为五级士官军衔。士官:士官,即"职业士兵",高于士兵(普通士兵)。在我国,士官一般从服役期满的士兵中选拔,也可从军外直接招募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成为士官。士官不属于干部序列,不佩戴资历章。五级士官,是士官军衔中的一个级别,于1999年设立,2009年取消。士官制度的历史:士官制度是根据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的。1978年3月7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批准了《关于兵役制问题的决定》。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从此,"志愿兵"这一士官雏形被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1985年我军裁军百万,中央军委决定实行士官制度,军队的76种干部职务改由志愿兵担任。1988年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现役士兵按兵役性质分为义务兵和志愿兵,志愿兵役制士兵(士官)军衔为军士长、专业军士(两个类别)。军士长是经过军事院校培训、被任命担任基层行政或者专业技术领导管理职务的士兵。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对兵役制度作了重大调整,将义务兵服役期缩短为两年,并取消了超期服役,规定士官实行分六期服役制度,为士官制度改革奠定了法律基础。1999年6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14号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服役条例》第二次修订发布,对士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对士官的使用范围、数量比例、激励机制、服役期限、生活待遇、安置办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2009年,我国士官军衔由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称谓由低至高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士官实行分级服役制,同时减少士官数量,增加士官长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