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岩的介绍
百丈岩位于福建省永春县蓬壶镇境内的白鹳山脉南端。山峰称马德山,峰巅的寺庙俗称马氏、马寺。因其一峰独耸,寺前有五彩巨石,酷似向天烛火,因而亦称百丈岩,相传为马氏仙姑修道坐化之所。寺庙初建于宋代,主奉马氏女,俗称马氏仙妈。百丈岩景区位于桃源洞的南部与其相邻。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百丈岩源洞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中心面积26.60平方公里,蕴藏着30余处的名胜古迹。 因这里山峰峻拔,悬崖百丈而得名。
百丈山的简介
江西奉新县百丈山,山高海拔1200米,俗称百丈.因其高大,气势雄伟,故又称大雄山.大雄山远看似一尊卧佛,山上峭壁耸峙,危崖突兀,怪石磋峨,雄杰葱秀,晨夕岚光四溢,冬春雾绕云飞,山涧泉瀑飞泻,四时气候凉寒。从百丈寺往东走过两里山路,到达新塔、三塔的遗址,这是和尚圆寂后骨骸存放之地。百丈禅林一向为人们探幽寻胜之地,不少名人纷至沓来、寻章赋诗,唐宣宗、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明代吏部尚书蔡国珍都曾来此。今人亦不乏游观者,国内各方游客,日本佛教界更联袂接踵而来。 百丈山现已更钟爱为百丈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奉新县,距省会南昌市仅100公里,由百丈山、九仙汤、萝卜潭、华林山等景区组成,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1999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92%,主要资源有毛竹、杉木、杂木等。每年产毛竹30余万皮。杉杂木400余立方。企业有竹地板厂、造纸厂、铸造厂,每年产竹地板10多万平方米。主要农业项目有:茶叶、山羊、肉牛、土鸡、田鸡、药材等。百丈山-萝卜潭风景名胜资源丰富,景区内有中国佛教“禅林清规”发祥地百丈寺,有落差100米,宽30-40米犀牛潭瀑布,有六潭六瀑的萝卜潭瀑布群,有创办于宋代的华林书院,还有我国《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纪念馆,有一温一热的双泉九仙温泉等景物景观200多处。风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84.8%。登百丈山三里许,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及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水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狭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吴正伟将陆续为大家呈上更多美景图片)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词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百丈岩以瀑布而著称,“涧清澈,水石相搏,其声溅溅;飞瀑瀵涌,投空而下,散珠喷雾,璀璨夺目”。
永春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永春,原称桃源,以境内草木茂盛,四季如春而改名。
永春
古称“桃源”,地处闽南金三角,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灵人杰,风景秀丽,被南宋蔡襄誉之为:“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
永春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东关桥;登高望远、云叠雾嶂的百丈岩;山重水复、鸟啼泉鸣的乌髻岩;福建惟一的宋代炎帝庙、风景绚丽的仙洞山;被南宋理学家朱熹称之为"月蓬第一峰"的岱山岩;誉为"避暑圣地"的雪山,乃至成为全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典型"的美岭,都是人们留连忘返的地方。除了名胜古迹,山林生态景观更是永春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牛姆林,这一处匿藏于深山之中的绿色明珠,是闽南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泉州市一处重点生态旅游区,境内奇花异树,争奇斗艳;群鸟欢唱,彩蝶飞舞;百兽云集,曲径通幽;清澈小溪,流水潺潺,瀑布飞挂,真可谓"松涛竹舞花竞开,蝶飞鸟欢春常在",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
永春县不仅名胜奇景众多,而且旅游商品琳琅满目。东方佳果芦柑,芳香扑鼻的乌龙茶,名闻遐迩的纸织画,蜚声世界的永春老醋,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威镇四海的白鹤拳,被称为东方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等等,都是颇具鉴赏的珍品和技艺。
永春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外连机场、港口、铁路,内向各乡镇、村、景点辐射的交通网络。遍布全县的通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目前,共有旅行社3家,旅游饭店、宾馆40多家,还有夜总会、歌舞厅数十家,保龄球馆2家,形成了小商品一条街,风味小吃一条街等等,为旅游者提供了完善的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永春,正以绚丽多姿的形象,迎迓五湖四海的朋友!
永春由来 “四时多燠”(永春的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故称永春。 桃源由来 “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名桃源。
永春的历史文化?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延钧称帝,以其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曰桃源,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闽通文三年),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遂以境内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县,治所在上场堡(今桃场村),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直至后周(951年—960年),永春均属清源军。宋属福建路泉州。元代,属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截至2014年,永春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14次,书刊文献外借11.23万册,总流通人数12.61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组织举办展览11个,组织文艺活动28次、培训班10期和公益性讲座14次,共有9.23万人次参加;博物馆共举办1个基本陈列和6个展览,共有3.45万人次参观,其中:未成年人参观2.15万人次。扩展资料:永春,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华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五代后周时期(951—960),就有永春商人到交趾经商。在东南亚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以及港澳台同胞达120多万人,足迹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为永春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镇三侨领”的达埔镇,先后有尤扬祖、李铁民、颜子俊任全国侨联副主席,侨领的风采,激励众多侨资、侨力回馈家乡。百十年来,故土文化感召侨亲无私奉献、回报桑梓,共为家乡捐赠投资累达上亿元,为家乡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