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钱学林

时间:2024-03-04 17:24:36 编辑:莆仙君

钱学林是什么学?

钱学森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1911年出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
一、基本资料
中文名:钱学森性别:男
出生年:1911出生地:上海
职业:物理学家
二、主要经历及成绩
三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在北京渡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
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学习.
1934年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考取清华大学赴美留学公费生.
1935年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3年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4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4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4年《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
1980年《工程控制论》(队修订版)出版.
1955年返回祖国.


钱学深的资料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钱学森的爱好

钱学森爱好美术,在书店买了一本讲艺术史的书,不曾想这本书是一位匈牙利社会科学家用唯物史观的论点写的。他从未想到对艺术可以进行科学分析,所以对这一理论发生了莫大的兴趣。接着他读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布哈林的唯物论等书,又看了一些西洋哲学史,也看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读了这么多书,他感到只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才是有道理的,唯心主义等等没有道理;经济学也是马克思的有道理,而资产阶级经济学那一套理论,则不能自圆其说。


摘抄一篇科学家写的文章1

写作思路: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即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两弹一星,于1911年出生,2009年逝世。他在出国以前读过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然后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最后考取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学生。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当新中国诞生以后,钱学森便和妻子商量提前回国,他们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将其扣留,当时的美国官员次长丹尼。金布尓称道: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顶的上五个师的兵力。他不仅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还失去了宝贵的自由。当中国知道了钱学森被美国政府迫害,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这种处境十分关心,周总理对此事则更加着急。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了父亲的好友陈叔通,陈叔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陈叔通写信求救。陈叔通收到信后,就以这封信作为证据,证明钱学森想回国。中国代表秘书王炳南于1954年6月5日与美国代表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谈判。美国向中方提供了一份被中国拘留一些美方军事人员名单,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中方也释放了美国4名飞行员,但美国还是无理拒绝,因为中方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所以在1955年的时候,经过周恩来与美国谈判的不懈努力后,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允许回国的通知,他回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带着自己的妻子蒋英和一儿一女,登上了“克里夫总统号”轮船,离开了美国,踏上了回国的路。

阅读其他科学家的故事,试着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F.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男,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高斯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高斯是一对贫穷夫妇的唯一的儿子。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分。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高斯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她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得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罗捷雅真的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她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 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钱学森的简介及诺贝尔奖华人得主的简介

钱学森简介


--------------------------------------------------------------------------------

1911.12.11~ 著名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上海交通大学铁道机械系毕业。1935年留学美国,入麻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理论。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返回中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1964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被聘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高级顾问。是中共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91年被中国科协四届一次全委会授予中国科协名誉主席称号。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1956年初,主持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第3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设》报告书,并在1956年2月向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建立与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参与领导创建火箭、航天科学研究机构和系统工程队伍;长期担负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许多领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6月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著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




钱学森 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
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3届中国科协主席,第6至8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9至12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该院院长。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介绍

诺贝尔奖获得者指的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截至2012年,已有839名人士和24个组织获得了诺贝尔奖,包括69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诺贝尔奖得主中,有4名得主所属的政府拒绝让他们前往领奖,1964年文学奖得主和1973年和平奖得主是当前唯一两名拒绝领奖的得主;有4名得主曾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在839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44位是女性。诺贝尔奖在1940年至1942年之间,因为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未有颁发。

《三钱》是指哪三位科学家都有什么贡献?

提到“三钱”,人们便会肃然起敬地想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一、钱学森 中国航天之父出生地:浙江杭州出生日期:1911年12月11日逝世日期: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上世纪三十年代留学美国,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他们共同合作,于四十年代设计了美国第一枚下士导弹。被誉为美国航天科技事业和空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归祖国。他作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统领我国的火箭、导弹大军,自主创新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近程导弹、中远程导弹、洲际导弹;与此同时,他统领我国的航天大军发射成功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誉为“导弹之王”、“航天之父”。1991年10月,党和国家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二、 钱伟长 中国力学之父出生地:江苏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出生日期:1912年10月9日逝世日期: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上世纪四十年代留学加拿大,后又投师美国冯·卡门教授。历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早年与导师辛格合作,研究板壳内禀理论,开创了板壳理论新方向。他提出的非线型偏微分方程,被国际誉为“钱氏摄动法”。他是力学家,被海外媒体誉为力学之父。他也是应用数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说,他一生当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三、钱三强 中国原子弹之父出生地:浙江省湖州市出生日期:1913年10月16日逝世日期: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上世纪三十年代留学法国,投师于伊蕾娜·居里夫人,从事原子物理研究。他与夫人何泽慧合作,发现原子核裂变不仅是一分为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一分为三、一分为四,从而被国际原子物理学界称之为“钱氏三分裂、四分裂学说”。新中国建立之初,钱氏夫妇冲破重重阻力,回归祖国。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核工业部副部长,原子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他统领我国的原子大军,终于在1964年10月,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使中国这个贫穷落后的古老大国,以无可争议的高科技优势,加入世界军事强国的行列。

我国科学界三钱是哪三位,分别有什么贡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我国科学界三钱是指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贡献如下:
一、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11年12月11日
逝世日期:2009年10月31日
钱学森上世纪三十年代留学美国,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他们共同合作,于四十年代设计了美国第一枚下士导弹。被誉为美国航天科技事业和空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归祖国。他作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统领我国的火箭、导弹大军,自主创新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近程导弹、中远程导弹、洲际导弹;与此同时,他统领我国的航天大军发射成功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誉为“导弹之王”、“航天之父”。1991年10月,党和国家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9月,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二、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
出生地:江苏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
出生日期:1912年10月9日
逝世日期:2010年7月30日
钱伟长上世纪四十年代留学加拿大,后又投师美国冯·卡门教授。历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早年与导师辛格合作,研究板壳内禀理论,开创了板壳理论新方向。他提出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被国际誉为“钱氏摄动法”。他是力学家,被海外媒体誉为力学之父。他也是应用数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说,他一生当中所有重大选择都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三、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出生地:浙江省湖州市
出生日期:1913年10月16日
逝世日期:1992年6月28日
钱三强上世纪三十年代留学法国,投师于伊蕾娜·居里夫人,从事原子物理研究。他与夫人何泽慧合作,发现原子核裂变不仅是一分为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一分为三、一分为四,从而被国际原子物理学界称之为“钱氏三分裂、四分裂学说”。新中国建立之初,钱氏夫妇冲破重重阻力,回归祖国。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核工业部副部长,原子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他统领我国的原子大军,终于在1964年10月,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使中国这个贫穷落后的古老大国,以无可争议的高科技优势,加入世界军事强国的行列。
希望可以帮到您,顺祝生活愉快!


什么之父是什么,五个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等

1、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他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铁路第一人。他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铁路工程技术专家。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者,詹天佑被人们称作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2、中国诗歌之父——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继承并发挥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有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就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需要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是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弘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的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3、世界革命文学之父——马克西姆·高尔基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在作家辞世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对他的兴趣还是出现持续性的高涨。在欧美各国,不时掀起了“高尔基热”。尤其是高尔基的剧本,不断被搬上各国舞台,或拍成电视、电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底层》和《仇敌》等在美国上演或播出,《仇敌》被剧评家认为“是已经播出的节目中最好的剧目”。在联邦德国,上演过高尔基的《瓦萨·日列兹诺娃》,《南德意志报》评论说,这出戏“以其揭露企业主世界的特殊力量震撼了西德的现实”。而演出《避暑客》时,被评论家誉为文艺复兴以来的盛事。而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也都上演过高尔基的剧本。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在刘易斯的《巴比特》对“刻板的市侩”的描绘中,可以看到与高尔基的《苦闷的王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杰克·伦敦和德莱赛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到高尔基诸多方面的影响。高尔基充满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为中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教育和鼓舞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和建设新社会而斗争。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4、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 。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5、文学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 约前446年—前385年)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雅典公民,生于阿提卡的库达特奈昂,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雅典度过,同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有交往。相传写有四十四部喜剧,现存《阿卡奈人》、《骑士》、《和平》、《鸟》、《蛙》等十一部。有“喜剧之父”之称。阿里斯托芬及在他之前的喜剧被称为旧喜剧,后起的则被称为中喜剧和新喜剧。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产生三大喜剧诗人:第一个是克拉提诺斯,第二个是欧波利斯,第三个是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传下一些完整的作品。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前446一前385)古希腊早期喜剧代表作家。生于雅典。熟悉希腊文学和艺术,与同时代的哲学家、文学家交游甚广。相传写了44部喜剧,现存《阿卡奈人》等11部。对后世的喜剧影响甚大,被称为“喜剧之父”。拥护民主制,也揭露民主制危机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的沦落。谴责上层统治者的虚伪残暴和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主张对财产作一次再分配,以消灭贫困,恢复公正,发扬道德。倡导和平,厌恶战争,肯定诚实善良等美德。反对智者的道德观,认为他们用极端的个人主义为强权的寡头专制辩护,毁坏了雅典民主制的道德基本原则和传统。他的思想反映了动荡时代雅典的自由农民和中产者希望恢复旧日安宁生活的愿望。

中国两弹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分别是谁

中国两弹之父:邓稼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扩展资料:钱学森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参考资料:邓稼先—百度百科 钱学森—百度百科

钱学森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钱学森的爱情故事:钱学森虽然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但是虽然钱学森事业有成,但是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却迟迟没有动静,家里人也是很为他着急,钱学森的家人为了此事还把钱学森的妹妹搬了出来。这位妹妹,其实他并不是钱学森的亲妹妹,而是钱学森的干妹妹,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位妹妹也是非常的漂亮,很是受到钱学森的喜欢,当时钱学森的家人把干妹妹叫来是劝钱学森去相亲的,但是谁知道当时的钱学森是多么的直接了当,对她说:我看上你了,你愿意嫁给我吗?他的干妹妹名字叫蒋英,两家父母是世交,感情非常的好,而且这位干妹妹的家境十分的殷实,其实在蒋英的身上还是有故事的女人,由于钱学森的父母非常想要个女儿,但是天天不遂人愿,最终自己只能去和蒋家人商量把蒋英送给自己,起初将家人是同意的,蒋英来到钱家之后,钱家人是百般疼爱,视如己出,但是后来蒋家人还是舍不得有把闺女要了回去,但是蒋英在钱家的时候那事收到了哥哥们的百般疼爱。其实钱学森在发现自己喜欢上蒋英的时候是在蒋英重新回到蒋家之后,兄妹二人以兄妹相称,但是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在众多的相亲对象中,钱学森也都一一拒绝了,因为在钱学森的心里一直都有蒋英的位置。也许在钱学森的心里,一直都想着蒋英,正因为他感觉自己不能再等了,所以选择和蒋英表白。当钱学森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举动之后,实在是很高兴,本来钱家就把蒋英当做自己的女儿是一样的,在恰好在蒋英的心里也是对钱学森有好感的,当钱学森表白之后,两个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从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就这样两个人从兄妹变成了一堆恩爱的夫妻。

  • 上一篇:刘安世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