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洞庭湖平原

时间:2024-03-12 03:28:22 编辑:莆仙君

地理和地球科学有什么区别百度知道分类里

地球科学是只要和地球各圈层有关的都叫地球科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j以及新的交叉学科(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
而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
地理学偏重于地球表面,及与人生存相关的环境,有点偏重于人文方面.而地质学研究地球各圈层的物理化学状态及运动变化,更偏重于自然.
因此许多大学在高招时,地理学招文科毕业生,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物理等专业招的是理科毕业生.


地理和地球科学有什么区别

地球科学是只要和地球各圈层有关的都叫地球科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j以及新的交叉学科(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

而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

地理学偏重于地球表面,及与人生存相关的环境,有点偏重于人文方面。而地质学研究地球各圈层的物理化学状态及运动变化,更偏重于自然。

因此许多大学在高招时,地理学招文科毕业生,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物理等专业招的是理科毕业生。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在哪个位置

松嫩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的松辽盆地的中部区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西以景星——龙江朱家坎——甘南太平湖一线与大兴安岭相接,东部及东北部以科洛河——七星泡——小兴安——南北河西——铁力——巴彦龙泉镇与小兴安岭为界,东南与龙凤山——五常安家——阿城亚沟——滨西以东与东部山地为界,南达松辽分水岭,平原略成菱形。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在三江盆地的西南部,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邻小兴安岭、东至乌苏里江,行政区域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和鸡西市等所属的21个县(市)和哈尔滨市所属的依兰县,境内有52个国家农垦系统农场。扩展资料:松嫩平原包括的城市:松嫩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松嫩平原上分布有嫩江、讷河、依安、五大连池、北安、海伦、绥化、望奎、青冈、明水、富裕、林甸、齐齐哈尔、龙江、大庆、安达、肇东、哈尔滨、五常、宾县、巴彦、木兰、长春、吉林、扶余、德惠、榆树、农安、蛟河、松原等37个市县三江平原地貌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 ,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江平原 百度百科---松嫩平原

江汉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分别在哪个省?

江汉平原是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位于长江中游。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枝江,东迄武汉,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介于北纬29°26′~31°10′,东经111°45′~114°16′。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松嫩平原(Songnenpingyuan)东北平原的组成部分。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想知道: 中国 中国商品粮基地 在哪

最全的回答
江汉平原 以荆州襄阳为中心 大米基地 华北平原 以石家庄为中心 主产小麦
太湖平原 以无锡为中心 大米基地 中原地区 以郑州为中心 主产小麦
江淮地区 芜湖主产大米
鄱阳湖地区 庐山边缘主产大米 其它有珠三角平原产大米,成都盆地,新开发的地
三江平原 混合农业 区新疆等也产粮


我国五个粮食集中产区是?

(1)三大粮食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 (2)五大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和沿江平原、南疆。 (3)两类油料作物: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油菜是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4)两类糖料作物: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六省。甜菜生长期短,耐盐碱干旱,喜温凉,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省区。 (5)三大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三大粮食作物 小麦 稻米 玉米 特性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喜温喜湿,高产作物 旱粮、高产作物 自然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分布地区 主要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 东亚、南亚、东南亚 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美国的产量占世界一半 粮食生产的不平衡。总量:亚洲产量最大,北美洲、欧洲次之。年产量大于一亿吨的有: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人均量:北美洲、大洋洲最多。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年人均产量 1 500千克左右。世界商品粮产区: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温带草原区。世界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


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的年等降水量范围及植被类型分别是?

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盆地边缘50-100毫米,内部小于50毫米。植被类型:沙漠,边缘分布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内部小于200毫米。植被类型:部分沙漠、有部分为戈壁、草原。
柴达木盆地:降水量小于200毫米,西部在50毫米以下。植被类型:主要是沙漠、戈壁。
四川盆地:降水量800-1200毫米,西部局部1600毫米。植被类型:大部分为农田,主要为水田。
东北平原:降水量400-600毫米,植被类型大部为农田(旱地),西部有草原。
华北平原:降水量400-800毫米,植被类型为农田(旱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量800-1500毫米,植被类型为农田(水田)。
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少于200毫米,东南部在400-800毫米。植被类型大部为草原,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农田(旱地),东南部局部有森林。
内蒙古高原:降水在100-4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西部为沙漠,东部为草原。
黄土高原:降水400-600毫米之间,西北部少于400毫米。植被类型西北部为草原,东南部为森林草原,但不少地区已开垦为农田(旱地)。
云贵高原:降水800-1500毫米。植被类型:山地为森林,谷地为农田。
辽东丘陵:降水600-1000毫米。植被类型:森林(暖温带、温带落叶阔叶林)
山东丘陵:降水600-800毫米。植被类型:森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部分山地为疏林草原。
东南丘陵:降水1000-2000毫米。植被类型:森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东北平原是哪个温度带

东北平原处于中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7月均温21~26℃,1月-24~-9℃。10℃以上活动积温2200~3600h,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个月。年降水变率不大,为20%左右。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较好生长,辽河平原南部还可栽培棉花和冬小麦,仅松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长困难。春季低温和秋季霜冻现象频繁。江河两岸和洼地,汛期常有洪涝灾害。


我省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的主要原因是:1、围湖造田,洞庭湖制的自然环境被破坏。2、网箱养殖降低了水流速度,使得泥沙淤积加速。3、上游来水减少,降低了对泥沙的冲击作用。4、长江数次大水往南溃决,形成四口分流局面,江水挟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缩。5、围湖违规建筑的建设。扩展资料:洞庭湖水系由面积2691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和入湖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4条河流和直接入湖的汨罗江、新墙河等中小河流组成。水系来水经湖南省城陵矶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6.28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6%。其中:湖南省境20.48万平方公里,占78%;贵州省境3.04万平方公里,占11.6%;其余10.4%属桂、川、鄂、赣、粤诸省(区)。洞庭湖水系指最终汇入洞庭湖的各水网系统,包括洞庭湖平原各河网水道和湘江、资江、澧水和沅江等长江一级支流。

洞庭湖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洞庭湖是河道型湖泊,属泻湖性质;由于洞庭湖面积日益缩小,目前已成为洪道型湖泊,洞庭湖是长江中游最大的调蓄型湖泊和惟一的洪道型湖泊,
洞庭湖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演变过程。
1.湖盆的形成
洞庭湖区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形成大小不一的盆地,西北部接受海陆交替沉降,东南部则长期隆起,喜马拉雅运动使第三纪岩层发生断裂、拗陷,盆地扩大。此时,湘江、资、沅、澧四水形成,流注湖盆,形成湖泊群。
2.湖盆的扩大
在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湖盆区域的地壳运动以下降为主,湖盆扩大,但湖水不深,属断陷式浅水型湖泊。公元450-524年,荆江太平、调弦两口溃决,长江水进入洞庭湖平原,开始干扰洞庭湖水系,迫使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湖泊扩大到五百里。唐宋时期,随着荆江北岸“云梦泽”的消亡,洞庭湖继续扩大,南连青草湖后,又西吞赤沙湖(今南县附近),横亘七八百里,成为汪洋浩渺的八百里洞庭。
3.湖盆的衰退
1852年起,随着藕池、松滋两口的出现,荆江四口分流局面形成。约占荆江45%的泥沙,经由四口排入洞庭湖,加速了洞庭湖的淤积。洲土发育快,人工围垦日盛,湖盆开始逐渐萎缩。经过100年时间的演变,洞庭湖由全盛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缩至今日的2625平方公里。
洞庭湖水域具有生活饮用、航运、渔业养殖、工业、农田灌溉、旅游、调节气候等多种用途和功能。它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江河吞吐器”,除了调蓄、滞洪外,每年还接纳来自沿湖和三口四水上游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此外,还要接纳从各入湖河道输入的成千上万吨污染物。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渔业基地,除了几百个内湖渔业、水产养殖场外,洞庭湖还是天然的淡水渔业养殖场。根据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湖区已建成大小水库4409座,塘坝43.89万座。由于泥沙淤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洞庭湖水位变幅不一,形成了特殊的“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的湖泊自然景观。
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又称“九江”,它汇合了湘、资、沅、澧四水及荆江的分洪水流,向北流入长江。当时江水能到达澧水下游并过九江,即分流通过洞庭湖,而荆江南岸至澧水下游的地势为北高南低(这与现在的情形正好相反)。由于荆江上游的长江流域及四水流域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原始森林保存尚较完好,水土流失情况极为轻微,因此,洞庭湖虽然接纳四水与荆江分流洪水,但入湖泥沙很少,水流清澈。据历史资料测算,当时的湖泊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以上。


湖南洞庭湖平原与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农业生产特点

洞庭湖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集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具有单产高,商品率低,小农经营,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大的特点。但洞庭湖平原又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广阔的市场等条件形成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趋向专业化,规模化。
三江平原:属于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作物以小麦为主。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洞庭湖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洞庭湖是燕山运动断陷所形成,第四纪至今,均处于振荡式的负向运动中,形成外围高、中 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缘有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等 500米左右的岛状山地突起,环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滨湖岗地低于120米者为侵蚀阶地,低于60米者为基座和 堆积阶地;中部由湖积、河湖冲积、河口三角洲和外湖 组成的堆积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现水网平原景观.分为西、南、东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微倾.


洞庭湖平原区位因素

  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北部,两湖平原的南部,北部与湖北的江汉平原相接。又称洞庭盆地。主要由长江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输入的泥沙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1万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5米,总湖容178亿立方米,号称"八百里洞庭"。整个平原总面积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部分15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覆盖常德、益阳、湘阴、岳阳等19个县市以及涔澹农场等15个国营农场;湖北部分3580平方公里,占19%,辖松滋、公安、石首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