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凤凰号

时间:2024-03-12 23:16:24 编辑:莆仙君

″凤凰″号沉船女船主已经自首了吗?

因过失造成他人严重受伤并危机生命,泰国"凤凰"号游船26岁女船主被警方列入通缉名单后向警方自首。该游船在普吉岛附近沉没并导致47名中国公民遇难。"凤凰"号登记的船主为泰国女性公民Waraluck Rerkchai。据报道,在法院对其批捕并发布通缉令的第二天,她便于14日向执法机关自首。普吉岛警察局向26岁的女船主通报了"过失造成他人严重受伤并危机生命"的指控,普吉岛警察局指挥官Teerapol Tipcharoen随后介绍说,嫌犯拒绝认罪。目前,女船主被关押在查龙警察局,该警察局周一向普吉岛省级法院询问进一步拘留的指令。当地时间13日晚间,普吉沉船事故搜救指挥中心信息部发布消息称,普吉法院已批准对凤凰号游船船主、造船工程师的逮捕令,罪名为:因过失致47名游客遇难。此前"凤凰"号的高级机械工程师Onchan Kanhayothi同样被指控过失致人死亡,他在审讯中认罪,之后在审讯期间被保释。

泰国普吉岛沉船事故所涉两名船长有什么责任?

报道称,7日,泰国普吉岛游船沉没致中国游客死亡事故中,2艘沉船的船长遭到指控,但2人否认指控。截至7日晚,此次沉船事故已经造成40余人遇难。当地时间5日17时45分左右,两艘游船在泰国普吉岛附近海域突遇特大暴风雨,发生倾覆并沉没。“凤凰”号上载有105人,另一艘“艾莎公主”号载有42人,两船上共有127名中国游客。目前,“艾莎公主”号上42人已全部获救,事故中死亡和失踪人员均来自“凤凰”号。报道称,7日,警方对两艘游船的船长提起指控。一名警官称,50岁的“凤凰”号船长Somjing Boontham被控鲁莽行动致死致伤,以及鲁莽行动致他人身体和精神伤害。58岁的“艾莎公主”号船长则被控鲁莽行动致他人身体和精神伤害。“我问他们为什么(无视警告)坚持出海,他们称,出海时并没有强风。……但是,气象部门已经发出预警,不要在7月4日至6日间离岸出海,他们没有听。……船长和船主贸然出海,因此他们将承担责任。”泰国副总理巴威此前称。泰国媒体称,2人否认全部指控 。目前,泰国方面已经成立了委员会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对责任人采取行动。截至目前,警方已经询问了50余名目击证人。泰国普吉府府尹诺拉帕在7日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两支中国救援队的加入,搜救速度加快,当日已从“凤凰”号沉船内部打捞出8具遗体,使这次游船翻沉事故的总遇难人数升至41人,目前还有15人失踪。据报道,普吉岛海域当日下午一共发生3宗船只意外事件,其中“凤凰”号与“艾莎公主”号几乎全部是中国游客。第三宗事故是两名俄罗斯人骑水上电单车失踪,后来被寻获。其中一艘倾覆的船的船长说,这艘船是在下午4点左右从拉查岛(Koh Racha)返回普吉岛,当时遭到了风暴袭击。据船长表示,该倾覆船被5米高的海浪击中,使船倾覆。在船开始沉没时,他警告乘客穿好救生衣,并准备充气救生筏。

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谁知道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简介
于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5月25日19时53分(北京时间5月26日7时53分),在火星北极成功着陆。相当于地球位置的加拿大北部。
“凤凰”号于2007年8月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经过4.22亿英里的长途跋涉才来到火星。按计划,凤凰号将在火星实施为期90天的探测任务,以对这个红色星球之前尚未探测过的北极地区展开勘测,据认为此处可能有大量冰藏在地表下面。“凤凰”号缺乏探测外星生命迹象的工具,不过,它将研究冰是否融化过,寻找北极永冻土中有机化合物的踪迹,以确定生命是否曾经在此出现过。
“凤凰”号的着陆地点设在纬度同地球格陵兰或阿拉斯加州北部相当的广阔浅谷。与利用安全气囊反弹到降落地点的姊妹火星漫游者“勇气”号和“机遇”号不同,这颗着陆器是利用反冲火箭下降,能更加准确地降落在预定地点。这种推进降落方法也更适用于更加沉重的飞船降落,美国宇航局需要利用这种方法支持可能的人类火星探索。据称,“凤凰”号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成功率并不高。从历史上来看,55%尝试着在火星表面降落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凤凰”号利用的着陆方法已经有32年没有尝试过。
成功着陆后,重约772磅(约合350公斤)的“凤凰”号将在原地等候15分钟,待着陆掀起的尘埃物质落定,它将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升起气象天线杆,将周围环境的第一批照片传回地面。在接下来的几个火星日,“凤凰”号将检查机载仪器,伸展机械臂铲起第一堆火星土壤样本。一个火星日约比地球上的一天长40分钟。在度过第10个火星日之前,“凤凰”号将进入“挖掘”阶段,每天有两小时用来挖土壤,这个阶段预计将占据此次任务的绝大部分时间。
“凤凰”号的设计寿命为90天,尽管科学家表示,“凤凰”号的使用寿命可能会延长一个月左右,在晚夏或初秋继续看到它的身影,不过它在火星上探测的时间绝对不会有“勇气”号和“机遇”号那么长。这是因为“凤凰”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不能产生足够多的能量,令其安然度过火星冬天。阿韦德森说:“它的三只脚会深深嵌入地下,上面沾满干冰,太阳又会在地平线以下。”言下之意,“凤凰”号不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获取大量能量。


凤凰号任务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8月4日5点26分(北京时间8月4日17点26分),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由一枚德尔塔2型火箭发射升空,开始飞往火星。

在火星地表之下“探冰”
项目专家介绍说,“凤凰”号在2008年5月25日火星北极圈一处平原的永久冻土地带着陆,之后利用先进的铝钛合金机械挖掘臂等7种仪器开展各种探测,如在火星地表之下“探冰”,寻找火星过去甚至现在可能存在某种生命形式的新线索,以及观测火星北极气候循环模式等。

“凤凰”号的设计探测使命为3个月,整个项目耗资约4.2亿美元。这是美国宇航局名为“侦察”的低成本火星探测计划发射的第一个探测器。如果“凤凰”号成功在火星着陆并展开探测活动,这将是自30年前“海盗”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钻孔探测之后,人类探测器再次将探测范围延伸到火星地表之下。

“凤凰”号与目前在火星上经历尘暴考验的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风格迥异。2004年登陆火星的这对孪生火星车,作业方式是在火星靠近赤道区域的表面漫游,而“凤凰”号将会采取在火星北极地区“蹲点”的方式,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

欲揭示火星冰冻水来源
此前的火星探测结果表明,这颗红色星球如今虽然干燥、贫瘠,但远古时期很可能遍布河流与海洋。科学家相信,火星上很可能有过某种形式的生命存在。
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探测器曾在火星北纬65度以北发现大范围冻水层存在的证据。“凤凰”号就是奔着这片冻水层而去。
科学家猜测,冻水层可能是火星远古海洋的冰冻残留物,也可能是火星大气层中的水蒸气散播到地表之下形成的,或者是远古巨大冰原后退时遗留下来的。
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迄今均未在火星干旱的表面发现水存在的痕迹。“凤凰”号“探冰”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探测火星极地的地下冰是否存在融化并创造出一个湿润的“地下小环境”的可能。
科学家通常认为,水、有机材料加上稳定的热源,是支撑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


凤凰号全揭秘
“凤凰”号“重装上阵”
在开展探测任务之前,“凤凰”号火星车必须先要在弥漫着尘埃物质的火星表面成功着陆,火星向来以吞噬人造探测器著称。各国共向火星发射了15个探测器,但迄今只有5个着陆成功。美宇航局火星探测项目的主管道格·麦克奎斯逊在宇航局总部表示:“火星经常向你扔出曲线球,误导你的判断。”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是在美宇航局前两次失败的火星探测计划的基础上“重装上阵”的。美宇航局将使用德尔塔2型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时间定为8月3日,发射窗持续3周,预计飞行4.23亿英里(约6.8亿公里),于2008年5月抵达火星。与“机遇”号和“勇气”号两个孪生探测器在火星赤道漫游不同,“凤凰”号探测器将暂避于某处,使用长长的机械臂对火星的永久冻结带土壤进行采样研究,以确定火星表面土壤下是否含有适合微生物生存的冰冻水。
“凤凰”号的设计很独特,有三条腿支撑,机械臂长20英尺,由铝和钛两种材料制成,工作起来像一台反铲挖土机,一铲下去能在火星上挖出20英寸深的沟,接着旋转就能将土壤样本取出。尽管“凤凰”号缺乏探测火星过去或当前生命形式的工具,不过科学家仍然希望它能揭开火星北极圈是否含有适合微生物生存的迹象之谜。
找齐火星生命三要素
按计划,“凤凰”号在飞行10个月之后到达火星,在火星北部平原开始其三个月的探测活动。如果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将是在“海盗”号探测任务之后时隔30年机器人首次在火星表面以下钻孔。着陆后,“凤凰”号将在其微型火炉中加热火星土壤样本,研究其化学构成。“凤凰”号火星任务首席科学家、亚利桑那大学的彼得·史密斯博士表示,“凤凰”号能够检测有机物的存在,不过它不能分辨出里面是否存在DNA或蛋白质。
“凤凰”号着陆地点之所以选择在北极点,是因为以前的探测器曾发现冰冻水潜伏于火星地表之下的证据。有科学家认为火星上一个宽30英里左右的浅滩可能是古代海洋遗留下来的。但是,“凤凰”号将会寻找已经存在10万年的液态水的证据,现如今,干涸的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凤凰”号的任务就是探测地下冰是否已经融化,创造了更为潮湿的环境。
科学家一般认为,融化的冰水以及有机物质和稳定热源是生命存在的三要素。为了避免“凤凰”号无意之中将地球有机物带到火星,技术人员在准备探测器发射时必须多加小心。“凤凰”号已经过干热处理和精确清洗,使其表面微生物数量降至最低。另外,作为防污染的举措之一,它的机械臂还被封存于特殊材料之中。
造价只是孪生探测器的一半
“凤凰”号探测器是美宇航局“侦察”计划的第一个任务,即利用小型太空探测器研究火星的计划。“凤凰”号由美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管理,造价4.2亿美元,几乎是造价8.2亿美元的“机遇”号和“勇气”号的一半,这两个孪生探测器于2003年发射,目前仍在火星上漫游。
“凤凰”号探测器的名称有着特殊含义,美宇航局希望它能在以前任务失败的基础上,完成凤凰涅磐般重生。“凤凰”号原计划作为“火星奥德赛”探测器于2001年一同飞向红色星球,不过因为担心发射日程安排过于紧密会适得其反,于是在1999年取消了发射计划,“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最后只身前往火星。
主要使命完成后变身气象站
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并非一帆风顺。1998年发射的“火星气候探测器”因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美宇航局在度量单位上出现错误,结果在靠近火星时被烧成灰烬。而美宇航局次年发射的“火星极地着陆器”在火星南极点着陆时,因火箭发动机提前关闭,从此下落不明。这两个探测器的残骸迄今尚未被发现。
“凤凰”号探测器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携带了类似于“火星极地着陆器”探测任务所搭载的一些科学仪器。据喷气推进实验室项目主管巴里·戈尔茨坦介绍,工程师们在过去四年对“凤凰”号进行了严格测试,“以将这套系统可能遭遇到的一切故障提前排除。”如果“凤凰”号能顺利完成其主要探测任务并幸存下来的话,随后它将变成一个气象站,用于收集有关火星大气层的数据。

凤凰号资料
着陆探测器取名“凤凰”,寓意“浴火重生”。美国宇航局在介绍材料中说,“凤凰”号实际上脱胎于以前一个夭折的火星探测器项目,其中的许多组件都被再利用,成为“凤凰”号的基本构架。另外,“凤凰”号设计人员还借鉴并改进了1999年在火星着陆后下落不明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的一些设计。宇航局说,希望在前辈基础上“重生”的“凤凰”号能不负众望,在火星探测中有更多的重大新发现。
“凤凰”号长5.5米,宽1.5米,共有三条腿支撑。将来成功着陆火星后,它将展开两扇太阳能电池板,在火星上开展一场“前所未有”的探测。它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携带了一整套专门研制的作业工具和先进的科研分析仪器,科研设备重达55公斤。
“凤凰”号上的7种探测工具:
一、机械挖掘臂。它长达2.35米,可以垂直向下深挖到火星地表下半米处的土壤,并将样本递送到两部分析仪器中。
二、机械臂照相机。安装在机械臂末端的挖掘铲上,可以拍摄土壤以及土壤中冰的特写图像。
三、热量和释出气体分析仪。它可将土壤样本放在一个微型烤箱中加热,并测量随着温度上升,样本中水蒸气、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
四、显微镜以及电化学和传导性分析仪器。显微镜主要用于分析矿物颗粒样本,它的分析细度可达到一根头发的千分之一。电化学分析仪用于分析一些化学特性,如是否有溶解的盐分存在、土壤酸碱度等。位于机械臂上的传导探测器则可以检查土壤的热量及电传导特性。
五、立体照相机。绑在“凤凰”号的一根桅杆上,可拍摄着陆点地形的高清晰度、彩色、立体图像。
六、气象站。由加拿大宇航局提供,它可以监测火星大气层的尘埃、温度等变化。
七、火星降落成像仪。可在着陆时动态拍摄火星着陆位置的地质情况。
此前的火星探测结果表明,这颗红色星球如今虽然干燥、贫瘠,但远古时期很可能遍布河流与海洋。科学家相信,火星上很可能有过某种形式的生命存在。“凤凰”号项目专家希望能在火星北极寻找到有价值的新线索。


凤凰号点火升空后关键过程

美国宇航局于2007年8月发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凤凰号将飞行约6.8亿公里,于2008年5月在火星北极软着陆,它将在火星挖掘土壤,以了解当地环境是否适合生物生存。以下为凤凰号点火升空后的关键步骤
T-00分00秒
发射升空

“美国发射联盟”的德尔塔 2型火箭的一台主发动机和两个微调推进器在发射前一刻启动。6台地面起动的捆绑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在 T-0 点火,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开始发射。

T+01分03秒1
地面起动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

这 6台由阿联特技术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地面起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耗尽并燃烧。

T+01分05秒5
空中启动 地面起动点火

绑在德尔塔 2型火箭一级段的剩余三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

T+01分06秒0
丢弃 地面起动固体火箭发动机

6台燃料耗尽的地面起动固体火箭推进器以3个为一组丢进大西洋。

T+02分11秒5
丢弃 空中起动固体火箭发动机

燃料用尽之后, 3个完成使命的空气启动固体火箭推进器向大西洋方向弹射出去。

T+04分23秒3
主发动机熄火

在消耗完 RP-1 燃料和液氧之后, Rocketdyne RS-27A 一级段主发动机关闭。微调发动机不久之后也熄火。

T+04分31秒3
一级火箭分离

德尔塔火箭一节段完成使命,现在开始分离。它将落入大西洋。

T+04分36秒8
二级火箭点火

一节段火箭丢弃之后,德尔塔火箭二节段接过接力棒。 Aerojet AJ10-118K 液体燃料推进发动机第一次点火加热,推动“凤凰”号探测器继续向高处飞行。

T+05分03秒0
丢弃 有效载荷整流罩

安装在德尔塔 2型火箭上、用于保护“ 凤凰”号探测器的 直径 9.5 英尺的有效载荷整流罩在上升期间一分为二。

T+09分20秒5
二级火箭第一次熄火

二节发动机在以 28.5 度倾角 到达 86.4X96.5 海里的轨道之后 关闭,完成其第一个发射点火任务。德尔塔 2型火箭及绑在其上的“凤凰”号探测器现在处于二节火箭重新点燃之前的滑行阶段。

T+73分47秒2
二级火箭重新启动

德尔塔 2型火箭的二节发动机再次点燃,使有效载荷加速飞行。

T+76分02秒3
二级火箭第二次熄火

在以 28.5 度的倾角到达 87.7 X 13,128.1 海里的轨道之后,二节火箭完成使命关闭。在接下来的一分钟, 德尔塔 2型火箭一侧的微型推进器将会被点燃,推动“凤凰”号准备好同二节火箭分离。

T+77分05秒5
二级火箭分离

液体燃料推进的二节火箭与德尔塔 2型火箭的剩余部分完全脱离。

T+77分42秒8
三级火箭点火

Thiokol公司的星辰-48B型固体燃料三节发动机点火,驱动“凤凰”号探测器离开地球轨道。

T+79分10秒3
三级火箭熄火

在耗尽所有液体推进剂之后,三节火箭燃烧,“凤凰”号探测器发射顺序的动力阶段完成。

T+84分10秒3
“凤凰”号探测器分离

美宇航局 “凤凰”号探测器同三节火箭分离,开始向红色星球飞去,为期 9个月。


凤凰号问答
问题一:为什么叫“凤凰”号?
答:科学家之所以用神话里浴火重生的凤凰为其命名,是因为该探测器脱胎于美国宇航局以前一个夭折的火星探测项目,其中的许多组件被再次利用成为“凤凰”号的基本构架。科学家希望“重生”的“凤凰”号能在火星探测中获得更多重大新发现。
问题二:“凤凰”号要做什么?
答:2002年,美国“奥德赛”探测器曾在火星北纬65度以北地区发现存在冰冻层的证据。科学家希望“凤凰”号能帮助他们看清这片冰冻层的真面目,分析冰冻层是否曾融为液态水。此外,借助“凤凰”号挖掘的火星土壤样本,科学家也可分析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化合物。从水和有机化合物这两条线索中,科学家就能进一步推断火星现在或者以前的环境是否适宜生命存在。
问题三:“凤凰”号与火星车有何不同?
答:“凤凰”号靠3条“腿”支撑身体,不能移动,着陆后在原地“蹲点”开展探测活动。而火星车顾名思义是一辆“车”,可四处开动进行探测。
问题四:“凤凰”号的着陆方式有何特殊之处?
答: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之前在火星着陆时使用安全气袋作保护,在火星表面弹跳并停稳下来,然后气袋打开,火星车开动。“凤凰”号则采用“软着陆”方式。它在进入火星大气层时,依靠与大气的摩擦和释放降落伞来一次大减速,时速从2万公里骤降至8公里,快接近地面时再通过推进器点火制动进一步减速,最终稳稳落在火星表面。这也是自1976年“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登陆火星以来,美国再次成功实现火星探测器的制动减速着陆。


风格迥异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是什么样子的?

2007年8月,“凤凰”号火星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成功。后于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5月25日19时53分(北京时间5月26日7时53分),在火星北极成功着陆。“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示意图着陆探测器取名“凤凰”,寓意“浴火重生”。美国宇航局在介绍材料中说,“凤凰”号实际上脱胎于以前一个夭折的火星探测器项目,其中的许多组件都被再利用,成为“凤凰”号的基本构架。另外,“凤凰”号设计人员还借鉴并改进了1999年在火星着陆后下落不明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的一些设计。宇航局说,希望在前辈基础上“重生”的“凤凰”号能不孚众望,在火星探测中有更多的重大新发现。该“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长5.5米,宽1.5米,共有3条腿支撑。将来成功着陆火星后,它将展开两扇太阳能电池板,在火星上开展一场“前所未有”的探测。它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携带了一整套专门研制的作业工具和先进的科研分析仪器,科研设备重达55千克。“凤凰”号上的7种探测工具:(1)机械挖掘臂。它长达2.35米,可以垂直向下深挖到火星地表下半米处的土壤,并将样本递送到2部分析仪器中。(2)机械臂照相机。安装在机械臂末端的挖掘铲上,可以拍摄土壤以及土壤中冰的特写图像。(3)热量和释出气体分析仪。它可将土壤样本放在一个微型烤箱中加热,并测量随着温度上升,样本中水蒸气、二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4)显微镜以及电化学和传导性分析仪器。显微镜主要用于分析矿物颗粒样本,它的分析细度可达到一根头发的千分之一。电化学分析仪用于分析一些化学特性,如是否有溶解的盐分存在、土壤酸碱度等。位于机械臂上的传导探测器则可以检查土壤的热量及电传导特性。(5)立体照相机。绑在“凤凰”号的一根桅杆上,可拍摄着陆点地形的高清晰度彩色立体图像。(6)气象站。由加拿大宇航局提供,它可以监测火星大气层的尘埃、温度等变化。(7)火星降落成像仪。可在着陆时动态拍摄火星着陆位置的地质情况。此前的火星探测结果表明,这颗红色星球如今虽然干燥、贫瘠,但远古时期很可能遍布河流与海洋。科学家相信,火星上很可能有过某种形式的生命存在。“凤凰”号项目专家希望能在火星北极寻找到有价值的新线索。按计划,“凤凰”号将在火星实施为期90天的探测任务,以对这个红色星球之前尚未探测过的北极地区展开勘测,据认为此处可能有大量冰藏在地表下面。资料表明,该“凤凰”号整个项目耗资约4.2亿美元。这是美国宇航局名为“侦察”的低成本火星探测计划发射的第一个探测器。如果“凤凰”号成功在火星着陆并展开探测活动,这将是自30年前“海盗”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钻孔探测之后,人类探测器再次将探测范围延伸到火星地表之下。“凤凰”号与目前在火星上经历尘暴考验的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风格迥异。2004年登陆火星的这对孪生火星车,作业方式是在火星靠近赤道区域的表面漫游,而“凤凰”号将会采取在火星北极地区“蹲点”的方式,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凤凰”号的着陆地点设在纬度同地球格陵兰或阿拉斯加州北部相当的广阔浅谷。与利用安全气囊反弹到降落地点的姊妹火星漫游者“勇气”号和“机遇”号所不同的是,该着陆器是利用反冲火箭下降的,如此一来,能更加准确地降落在预定地点。这种推进降落方法也更适用于更加沉重的飞船降落,美国宇航局需要利用这种方法支持可能的人类火星探索。据称,“凤凰”号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成功率并不高。从历史上来看,55%尝试着在火星表面降落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凤凰”号利用的着陆方法已经有32年没有尝试过。待该探测器成功着陆后,重约772磅(约合350千克)的“凤凰”号将在原地等候15分钟,待着陆掀起的尘埃物质落定,地面控制中心才将展开它的太阳能电池板,升起气象天线杆,将周围环境的第一批照片传回地面。在接下来的几个火星日,“凤凰”号将检查机载仪器,伸展机械臂铲起第一堆火星土壤样本。资料显示,一个火星日约比地球上的一天长40分钟。在度过第10个火星日之前,“凤凰”号将进入“挖掘”阶段,每天有2小时用来挖土壤,科学家们预计这个阶段将占据此次任务的绝大部分时间。“凤凰”号的设计寿命为90天,尽管科学家表示“凤凰”号的使用寿命可能会延长1个月左右,在晚夏或初秋继续看到它的身影,不过它在火星上探测的时间绝对不会有“勇气”号和“机遇”号那么长。这是因为“凤凰”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不能产生足够多的能量,令其安然度过火星冬天。一个可喜的成就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20日正式宣布,“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在着陆地点附近挖到的发亮物质是冰冻水,从而证实火星上的确存在水。这也是人类通过探测器在地球以外首次获得冰冻水样本。2008年6月15日,“凤凰”号探测器在挖掘火星表面的红土时发现了一些发亮的小方块,在阳光的照射下,4天后这些小方块消失了。据介绍,科学家已经排除了这些小方块是干冰或盐的可能性。因为盐不会蒸发;而二氧化碳需要更低的温度才能变成固态(干冰)。在“凤凰”号着陆地点目前白天的温度大概是-32℃,晚间是-80℃。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干冰需要更低的温度。彼得·史密斯说,在火星上,水的沸点只有4℃,水在很低的温度下就会迅速蒸发。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同时透露,“凤凰”号机械臂2008年6月19日在挖掘时碰到了坚硬的表层,科学家判断这很可能是更大的冰层。科学家称,他们要探索的真相不仅仅是在火星上找到水,还要探寻火星上的矿物质、化学成分和有可能的有机化合物。截至6月29日,原计划运转3个月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工作了127天。因火星公转的原因,“凤凰”号着陆点的太阳照射越来越少,随着太阳能的逐步衰减,“凤凰”号的活动将逐渐减少。科学家表示,10月底,因为电力不足,机械臂将停止工作,2008年年底“凤凰”号停止运转。在能量耗尽前,科学家将尝试开启“凤凰”号上的麦克风,期望记录下来自火星的神秘声音。

我国军事航天系统主要分几类

我国军事航天系统主要分各类军用航天器及其运行控制系统、应用系统,空间武器系统,以及相关保障系统等。军事航天部队是利用军事航天装备遂行军事任务的部队,主要包括航天发射部队、航天测控部队、空间攻防部队、空间信息支援部队等。军事航天作战系统应用分为信息支援和空间攻防:1、信息支援。运用航天器为陆、海、空等诸军种、兵种的军事活动提供侦察、预警、通信、导航、测地、战场环境监测等支持。2、空间攻防。敌对双方利用外层空间,为获得、保持战场控制权或阻止敌方拥有战场控制权而遂行的进攻性和防御性军事行动。包括软杀伤和硬摧毁两种手段。攻防方式有天对地、地对天、天对天三种类型。扩展资料:军事航天系统的其他介绍:用于军事目的的航天器可分为军用卫星系统、反卫星系统和军事载人航天系统。军用卫星主要分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和侦察(间谍)卫星三种。反卫星系统包括反卫星卫星、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和射频武器等屑于定向能武器,动能导弹、电磁饱和电热弹等屑于动能武器的范畴。军事载人航天系统分为空间站、飞船和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空间站可用作空间侦察与监视平台、空间武器试验基地、天基国家指挥所、未来天军作战基地等。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的所谓星球大战计划就是以水久性载人空间站为空间基地而部署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事航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空航天

军事航天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六大高技术领域之一。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战争引向了外层空间,给国际安全环境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的方式。发展和加强军事航天手段,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技术战争呼唤着军事航天手段  1.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时代  近年来,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新的作战理论、革命性的高技术兵器和新一代高质量人才的涌现。从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来看,当今的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时代,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第一,部队一般强调分散部署,快速机动,形成局部火力优势,力求在战术上迅速攻击,战役上连续打击,战略上寻求速决,得手后马上转移,战争节奏加快。第二,以精确制导、隐身武器和高爆弹药为中心的常规兵器,技术含量高,可以进行远程进攻和准确打击,对物质和人员的毁伤能力强。第三,高技术战争的战场在宽正向、大纵深、多高度三维空间的基础上,贯穿进电磁场而成为“四维空间”,战争已发展成集海、陆、空、天、电磁的一体战;参战军兵种多,相互之间的协同空前重要。第四,高技术战争相当激烈,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需求和消耗量明显增大,比如仅42天的海湾战争,就消耗了近700亿美元;而且战争对侦察、预警、通信、气象、测绘等支持、保障能力也提出了全方位要求,使作战保障更加复杂。第五,电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空前激烈,它不仅已成为夺取制空和制海权的基本手段,贯穿战争始终,而且有独立达成战争目的之势,也使指挥控制更加困难。  2.高技术战争的信息需求  综合分析上述特点可以看出,高技术战争空前依赖于各种信息。要想在这种战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在平时详细查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战时及时监视和掌握战场内外的有关动向。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1)要查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战略目标的分布,军事设施的配置,兵力、兵器的部署等,从而为判断军事态势和评估对方的综合能力等提供战略情报,做到有备无患;  (2)要跟踪、核查有关国家武器的发展应用和兵力部署变动等情况,提供有关国际条约和多边、双边条约执行情况的情报;  (3)要监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军事行为,发现和查证战争征侯,提供针对本国的战争企图、战争行动和突然袭击等军事战略动向方面的情报,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4)实施战场侦察,监视敌方有关目标,查明己方武器的打击效果,提供作战指挥和战略袭击武器作战所需情报;  (5)将战略、战术信息实时或近实时地传输给有关决策者,以实施及时、准确的指挥和控制,适应高技术战争节奏快的特点;  (6)揭露敌方的隐蔽和伪装,并检验己方隐蔽、伪装的逼真性;  (7)对有关地区风、云、雨、雾等天气作出准确的实测、处理和预报,为部队行动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  (8)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电磁信号进行截收、分析和处理,具有一定的信息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中应对自如,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3.军事航天为高技术战争提供了新手段  侦察、监视、测绘、气象、通信等卫星系统的研制成功,可以为高技术战争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战略、战术信息,使上述军事信息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且正向高水平发展。以美国的锁眼照相侦察卫星为例,它每天数次飞越地球同一地区的上空,能日夜拍摄军事设施、军队行动和其它目标的高清晰度照片,可从300公里高空提供战场图像,其分辨率达到0.1米,可准确地辨别火炮、导弹、坦克、车辆、机尝阵地、营房,甚至单个士兵,曾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各种侦察技术还在不断提高,照片的分辨率有望达到厘米级,届时甚至可以看清人员的五官和装备上的按钮,使获取的情报真正达到战术级别。可以说,侦察监视、导航定位、观测预警、通信、气象、资源探测等军事航天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战争提供了“耳目”和“神经”,使高技术战争的战场日益透明。不仅如此,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太空站的建立,卫星捕获技术的试验成功,等等,正为现代战争提供灵活、有力的“手”和“足”,使攻防兼备的高水平“天战”成为现实。二、世界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特点由于国家安全是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几个主要大国都非常重视航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从世界军事航天的开发和应用来看,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各国普遍重视,资金投入大。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投资发展航天技术,其航天经费总额已经超过7000亿美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应用各种航天技术成果,并尽可能将这些成果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以1992年情况为例,美国航天经费为351.1亿美元,其中国防部用于军用航天的经费为213亿美元,占总额的61%;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但该年度仍投入航天经费70亿美元,其中13亿美元用于军用航天计划,占18.6%;欧空局的14个成员国1992年航天总投资为58.7亿美元,其中有约10亿美元用于军事航天计划,占总额的17%。值得指出的是,亚太地区的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都是航天大户。光是1997年世界各国送入轨道的146颗各种航天器中,属于这4个国家的就有124颗,约占90%,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二,技术上重视合作,使用上力求自主。各国航天技术的开发先后不同,资金投入有别,技术水平各异,因此在军事航天手段的发展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租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行研制相结合的方针,并强调与其它国家进行技术合作。目前,美德印之间、美印之间、美俄之间、美法之间、英法德之间、法德意西之间、俄印之间等,都达成了一系列军事航天技术合作协议,以发展对己有用的军事航天技术。由于军事航天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在航天技术运用上,各国大都强调独立自主。例如,德国为了摆脱对美国空间军事侦察手段长达1/4世纪的依赖,“希望欧洲在全球性空间军事侦察领域承担更大的责任”,曾决定与法、意、西等国联合研制光学和雷达侦察卫星,其实质就是为增强德国以及欧洲在战略侦察领域的自主性。英国也将建成新一代自主的先进军用通信卫星系统,以为本国部队提供更加完善的战略、技术通信服务。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的遇到灾难

凤凰号的灾难为什么去火星的路这么艰难?首先,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通讯无法保障,火星和地球说是最“亲近”的哥儿俩,那是天文观念,其实他们远着呢,即使最近的距离也有5500万千米,加上两颗星球都还自转,这让从地球发出去的电磁波无法保证能持续、准时、稳定地传给火星太空船。另外,科学家通过仪器给太空船发去的指令(也是另一种电磁波),只能在五分钟后到达,而太空船在火星上遇到什么状况,也是在5分钟之后到达,地球上的科学家才知道。通讯不畅的问题还真不小,好在在“凤凰”之前美国已发射出好几艘火星无人太空船,这些弟兄们可以帮“凤凰”往地球传话。其次,降落困难大。飞船飞入火星大气层以后,要遭遇“黑色7分钟”。也就是飞船飞入火星大气层到降落,大约要经过7分钟的时间,然而在这短短的七分钟里,飞船要经受严峻的考验:要避免被火星的大气层烧掉,准确在火星大气层展开降落伞,准确开启刹车火箭,保证上面的仪器不被摔坏,保证飞船着落时没有“四脚朝天”等。另外,火星大气浓度仅为地球大气浓度的1%,飞船着落时想利用空气的浮力,难!以前很多火星太空船着落器都是在着落这个环节失败的,摔坏在了火星上。“凤凰”号逐渐被“冻死”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2008年6月28日宣布,将从当天开始逐个关闭“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上的加热器,以节约能量,让“凤凰”号在探测使命结束前完成更多工作。而这一探测器也将在火星渐渐到来的严冬中被“冻死”。国家航空和航天局2008年6月28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与预期相同,火星北半球正由夏季转入秋季。由于白昼变短,太阳能电池板收集阳光时间变少,探测器发电量降低。”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项目经理戈尔德施泰因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凤凰”号的用电量将超过发电量,工作难以持续。国家航空和航天局2008年6月28日起开始逐个关闭“凤凰”号上4个加热器。没有了这些加热器,“凤凰”号上的机械臂将无法继续使用。随着火星进入严冬,“凤凰”号的信号将最终消失。

各国共向火星发射15个探测器 有几个成功着陆

1、水手4号于1964年11月28日发射升空,于1965年7月14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过火星,向地球发回了21张照片。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2、1969年美国向火星发射了水手6号和水手7号。这两枚探测器携带有更先进的仪器和通讯设备,它们成功掠过火星,对火星大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发回了大量照片。3、火星2号于1971年11月27日在火星着陆,因遇到火星沙暴一着陆就与地面失去联系,但它仍然是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人造物体。轨道器则运行到1972年8月22日并传回了大量的数据。火星3号在1971年12月2日成功登陆火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但由于遭遇同一场火星沙暴,在火星上仅仅工作了大约20秒,甚至没能发回一张完整的照片就失去了联系。4、1971年,美国发射水手8号和水手9号,水手8号发射失败。水手9号于1971年11月13日到达火星,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探测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它首次拍摄到火星全貌。5、1975年美国发射海盗1号和海盗2号着陆器以探测火星生命迹象。海盗1号于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着陆,并发回了难以置信的周景全彩色图。科学家由此知道了原来火星的天空是略带桃粉色的,并非是他们原先所想的暗蓝色。海盗1号的轨道器拍摄到一张酷似人脸的火星表面照片。海盗2号于1976年9月3日成功着陆,它携带的地震检波器的记录了一次火星地震。6、1996年11月7日,美国的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器发射升空,于1997年9月11日进入绕火星运行轨道。这枚探测器持续运作了10年,最后在2006年11月5日失去讯号联络,成为迄今服役最长的火星探测器。它发回的信息量比之前升空的所有火星探测器的总和还要大,是最成功的火星探测任务之一。7、2013年11月18日,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发射升空,于2014年9月22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火星大气探测器”旨在调查火星的上层大气,帮助了解火星大气层的气体逃逸对火星气候与环境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我国首次成功着陆火星的探测器是什么?

天问一号。天问一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进行的一项火星探测任务,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下的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一部分。中国首次自主发射的“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2021年2月10日完成火星捕获后进入环火轨道。之后择机展开着陆、巡视等火星科学探测任务。其既定目标是寻找当前和过去生命的证据,并评估行星的环境。着陆巡视器由进入舱和巡视器组成。进入舱重约1585千克,被包裹在球锥大底加球锥背罩内完成火星进入、下降、着陆(EDL)任务。巡视器重约240千克,完成巡视探测,其主要任务为:火星巡视区形貌和地质构造探测;火星巡视区土壤结构(剖面)探测和水冰探查;火星巡视区表面元素、矿物和岩石类型探测;火星巡视区大气物理特征与表面环境探测。为此,火星车配置了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多光谱相机、地形相机、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共6种科学设备。巡视器经全球征名、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在2021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开幕仪式上被正式命名为“祝融号”。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2021年5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7时18分,天问一号所携带的探测车“祝融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在火星着陆探测器的国家 ;成为继美国后,世界上第二个在火星部署火星车的国家 ;也是世界第一个首次火星任务即成功完成火面巡视的国家。目标1、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和成因的研究。为此,该探测将使用来自特征区域的精确数据来分析行星的地形,这些特征区域包括河流的干燥河床、火山、风蚀、两极冰川等。2、 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征和地下层的特征,与水冰分布。探测火星土壤种类、风化沉积特征和全球分布,搜寻水冰信息并开展火星土壤剖面分层结构研究。风化的碳酸盐,这些矿物是由地球上过去存在的水引起的,例如赤铁矿,层状硅酸盐,硫酸盐水合物甚至高氯酸盐矿物,以建立与过去火星水的联系。4、研究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开展火星电离层结构和表面天气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以及更广泛的大气研究,无论是在其近太空环境还是在其表面。5、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其磁场,其地质演化的历史,其质量的内部分布及其引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