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牛群冯巩相声

时间:2024-03-13 09:24:10 编辑:莆仙君

牛群冯巩十段经典相声,辛辣讽刺,紧跟潮流,现代相声典范,是哪十段?

现在的相声市场总有人给乱分类,什么主流相声和非主流相声,什么体制内相声和体制外相声之类,其实这些分法都有点居心叵测。往大了说,相声按照风格和内容可以分为传统相声和现代相声,从观众角度看,相声可以分为好听的相声和不好听的相声,如果较真的话还可以分为合法的相声和不合法的相声。在笔者看来,相声历史上传统相声的代表有侯宝林、马三立等人,现代相声的代表则有姜昆唐杰忠,牛群冯巩等组合,传统和现代融会贯通的则是马季和侯耀文。而在现代相声中登峰造极的组合则是牛群冯巩。牛群冯巩组合几乎垄断了整个九十年代,在他们搭档的十年黄金时期,他们是相声行业的代表和翘楚。他们俩的相声讽刺辛辣、紧跟潮流、贴近生活,是现代相声的典范,很多段子如今听来不仅可乐甚至还很有借鉴意义。笔者选出牛群冯巩脍炙人口的十段相声回顾一下。1、 无所适从1990年春晚上牛群冯巩说的一个讽刺小段,针对的是当年各种滥发的保健鸡汤杂志,其实回过头看看,这段29年前的相声现在依然有现实意义,因为那些各种保健鸡汤文现在都转战自媒体和公众号了。经典台词:要想青春永常在,请买冯巩牌热得快!2、 办晚会1992年春晚的《办晚会》,讽刺的是当时流行的各种奇葩走穴和赞助商,赞助商为了出名不惜将各种不合适的东西塞到晚会上。这段相声要是拖后十年恐怕都不能过审,因为十年后的春晚也被各种赞助商绑架了,各种小品中的乱七八糟的植入不一而足。而现在的综艺节目更是过分,一场演出不植入个几十次广告都不行,去年的《相声有新人》里的各种植入让笔者都对那个白酒品牌产生了厌烦心理。3、 拍卖那一年由于跳水女皇高敏的一次拍卖金牌新闻,拍卖这个新鲜字眼在全国被人熟知。牛群冯巩的拍卖流程虽然没有人家那种“第一次,第二次”的紧迫感,但整场相声的效果极好,和台下的互动也很搞笑,唯一的遗憾就是施拉普纳没有再续辉煌,感觉他俩算是给施大爷弄了个flag。4、 点子公司可能由于头一年的《拍卖》很成功,加上当年点子大王何阳一度风靡全国,因此牛群冯巩再次紧跟时代潮流推出《点子公司》。这个段子重在一个新颖,而且几个点子还都挺靠谱,比如生日蛋糕用阿拉伯数字,BB机支持自编音乐后来用在手机上了。唯一一个没能实现的是糯米纸做配料袋,但牛群那句“牛师傅”方便面确实非常应景,因为那年的方便面广告太火了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冯巩和牛群分开以后的作品也经常揉进去流行元素和网络语言,但感觉始终没有牛群运用的巧妙和自然。5、 明天会更好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牛群冯巩的相声作品有所起伏,比如《最差先生》就有点咯吱人的感觉,《两个人的世界》则像是简单的逗贫。1996年春晚的《明天会更好》则是一个完全顺应时代潮流和贴近生活的相声。在这段相声里他们对社会上出现的整容和打假进行了反映,同时也照顾到了生活中的一些方面。而且这段相声用两个人对比的方式充分展示了子母哏的魅力。经典台词“冯,迪特力施和牛本五十六”6、 坐享其成这段相声在舞台上拉进了一个洋车,这个做法也遭到了马季的批评,这段相声结构也并不是很好,但由于各种小包袱的运用让效果颇佳。在笔者看来,这是一段并没有经过精巧设计的相声,和后来冯巩和郭冬临那个背皇上出宫的小品类似。但牛群冯巩用他们炉火纯青的配合和包袱运用让这段相声反而成了那几年春晚他们的经典之作。7、 两个弄潮儿这个段子在创意上其实和王谦祥李增瑞的《换包装》如出一辙,不过让牛群冯巩改编之后说的节奏加快效果更为火爆。你要说这段子是洒狗血也行,不过这属于高级的洒狗血,几分钟的小段包袱密集效果突出,声光电各种元素运用纯熟,堪称恶搞型相声的典范。8、有话坐着说这也是一段改编的相声,属于荒诞和恶搞的类型。节奏明快,结构清晰,佳句不断,也算是他们的一个经典代表作,而倪萍最后时刻的加入则让这个相声的底变得特别厚实和意外,应该说这是牛群冯巩巅峰期水平的表现。经典台词“你那五,我这六 。你埋伏,我暴露。你没事偷着乐,我天天公开哭。你站直了别趴下,我躺下就不起来。你狂吻俄罗斯,我啃死西班牙!”9,我错了这是一段在网络上流传很少的段子,但水平极高,作者里赫然还有冯小刚的名字,而且是第一作者。这个段子不仅讽刺辛辣,金句频出,而且形式非常新颖,全篇没有任何垫话直接切入正题。整个段子没有什么铺垫和高潮,而是全程高潮迭起,是一段讽刺类相声的佳作。10,小偷公司这是一段被誉为牛群冯巩最具代表性的讽刺相声,这段相声的作者也是一位以辛辣讽刺著称的相声作者梁左。本段相声用小偷的视角大胆讽刺了官僚主义,应该说比牛群李立山的《巧立名目》更为新颖也更为巧妙,这段相声堪称讽刺相声的代表作之一。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牛群冯巩的相声里没有贯口,没有太平歌词,也没有柳活儿,更没有荤活和臭活,但他们就是九十年代中国相声界的顶级代表人物,他们的相声同样能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传统相声能做到马三立、侯宝林那个境界就是经典,现代相声能做到牛群冯巩这样同样是经典,现代相声和传统相声并不矛盾,电视相声和小剧场相声也不是天敌,相声说到底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不用心去攒好作品,整天把心思放在什么主流非主流,体制内体制外的纠结上,这样没有意义,相声最后还是要靠作品说话的。

十大经典相声有哪些?

十大经典相声有:《夸住宅》、《训徒》、《卖布头》、《你这半辈子》、《改行》、《你本善良》、《学叫卖》、《好好学习》、《买面茶》、《最后一天》。1、《卖布头》这是一个学唱类的段子,一开始是学各种货声儿(做买卖的吆喝声),之后又学几种估衣的吆喝,最后是大段儿的吆喝布头,很吃功夫。 马老对这段相声有过这样的评价“全国说《卖布头》说的最好的,刘化民第一,阎笑儒第二,侯宝林第三!”很遗憾,我没能听到刘化民的这个段子,在我听过的这十几版《卖布头》中,我认为最好的就是阎笑儒的了。2、《改行》《改行》得以广为流传,这和侯宝林是分不开的。侯老学唱在相声界绝对是第一,无人能及。而,在这个作品里,侯老又学了5段唱(少了《长坂坡》里的八句唱),有刘宝全麦粥、龚云甫卖菜、金少山卖西瓜和两段本来的货声,其中卖菜的货声和刘宝全麦粥又成了众人学唱的范本,可见影响力之大!3、《最后一天》《最后一天》,这是蔡明在笑声传奇中的一部作品。非常难得的是这部小品是一部独角戏,这部小品绝对能看出百变女王蔡明的表演功底,笑点也很足,欢笑中带着感动,点个赞。

98年春节晚会相声 冯巩 牛群《坐享其成》台词

甲:有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
乙:哪一句话呀?
甲:叫做:无理走遍天下,
乙: 有理寸步难行。
甲: 你看那个话虽然简单——
乙:哎哎!你这句话说错了。
甲:哪儿错了?
乙:说颠倒了。
甲:颠倒了?
乙:你再想一想。
甲:啊,对对对,应该是“有理寸步难行”。
乙:“无理走遍天下。”
甲:这就对了!
乙:不对!
甲:这又不对?
乙:你再掂量掂量这话,掂量掂量。
甲:这话该怎么说呀?
乙:应该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甲:啊!对对对对!话虽然是这么说,我不敢苟同啊!
乙:为什么呢?
甲:无理,无理咱要想法找出理来,不照样也能走遍天下吗!
乙:没这样的人。
甲:我们科长就办得到。
乙:是吗?
甲:我给你举例子呀。
乙:你说说我听听。
甲:我们科是一个科长,三个秘书。
乙:四个人在一个办公室。
甲:那天我们仨一合计,想出去吃顿烤鸭。
乙:好呀,那就吃去吧。
甲:你给钱呀?
乙:凭什么我给钱呀?
甲:这得让公家掏钱。
乙:吃公款。
甲:哎!
乙:这个事可不合理。
甲:这话要到我们科长嘴里就快合理了。
乙:是呀?
甲:我说,科长,大伙肚子里头可没油水了,咱能不能出去吃顿烤鸭。
乙:那科长怎么说呀?
甲:(学科长带有浓重乡音的口气)“打个报告吧。”
乙:怎么吃烤鸭还打报告呀?
甲:“名正则言顺嘛。”
乙:堂而皇之!
甲:“是的呀。”
乙:那吃烤鸭的报告可怎么打呀?
甲:“好写,报告这样写,领——导,冒号!”
乙:哎,你稍等稍等,刚才你那“领导”后面的是什么?
甲:两个点,两个点,冒号。
乙:敢情是标点符号啊!
甲:“为了解决群众肚子里的油水问题。”
乙:啊?!
甲:“这个提法是不是欠妥呀?”
乙:哎呀,这个欠妥倒提不到。哈哈,胡说八道呀这是!
甲:“不要焦急,理由总是有的呀!
乙:怎么办呢?
甲:“吃烤鸭是不是?”
乙:吃烤鸭。
甲:“烤鸭,把这个鸭子烤得焦黄焦黄的,咬一口吱吱冒油,哈哈。”
乙:吃烤鸭嘛!
甲:“咱们中国人是最爱吃烤鸭的了。”
乙:中国人干嘛?这外国人他也爱吃烤鸭。
甲:“外国人也爱吃烤鸭?”
乙:那可不是吗!
甲:“唔,那这个烤鸭里面,他就有一个世界和平问题。”
乙:世界和平问题?
甲:“报告这样写。”
乙:怎么写呢?
甲:“领——导,冒号!”
乙:他这句倒熟。
甲:“为了促进全人类的大团结,为了保卫世界和平,我们急需吃一顿烤鸭。”
乙:什么?这个吃烤鸭跟世界和平有什么关系呀?
甲:“这个鸭子象征着和平嘛。”
乙:这个鸭子怎么会象征和平呀?
甲:“你这个同志怎么没有政治头脑呀?”
乙:那你说说我听听。
甲:“每到盛大节日,天安门广场上,扑扑啦啦,扑扑啦啦,飞的都是鸭——啊,那,那是鸽子是不是呀?”
乙:这是什么人呀!
甲:“吃烤鸭的报告是最难打的啰。”
乙:敢情他也没辙!
甲:不要焦急,理由总是有的。
乙:这怎么办呀?
甲:“吃烤鸭是不是?”
乙:对对对。
甲:“今天星期几呀?”
乙:稀里糊涂,你查日历!
甲:我一看,星期四。哦,下头还有一行小字。
乙:写着什么呀?
甲:“巴甫洛夫诞辰139周年。”
乙:还是个纪念日。
甲:“谁的诞辰?”
乙:巴甫洛夫。
甲:“谁?”
乙:巴甫洛夫!
甲:“好!就吃他了!哈哈………”
乙:吃他?!
甲:“巴甫洛夫学说嘛!条件反射嘛!”
乙:是?
甲:“就是拿那个狗做试验,让这个狗流那个——哈喇子! ”
乙:条件反射嘛!
甲:“老是烤鸭!烤鸭!我都快流哈喇子了!”
乙:把他的馋虫也勾出来了。
甲:“好!报告这样写。”
乙:怎么写呢?
甲:“领导——,
甲:(齐声)“冒号!”

乙:我也会了。
甲:“为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了纪念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诞辰139周年,”
乙:多少理由呀!
甲:“我科决定,在全聚德烤鸭店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拟订预算——哎,十只烤鸭多少钱呀?”
乙:几只?
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呀!
乙:你们这四个人吃十只烤鸭,你吃得了吗?
甲:“吃——不了,兜着走呀!”
乙:啊,这好算,35块钱一只,十只,350块。
甲:“再加上40块钱的酒钱。”
乙:喝40块钱的酒呀?
甲:“喝一点好酒嘛!”
乙:390块。
甲:“拟订预算,390元整。”
乙:嗐,科长,还390元干嘛,干脆,写400块钱来个整。
甲:“唔,国家的钱不要浪费,省一点是一点。”
乙:嘿!亏他还说得出来!我说就这个报告人家领导上能批吗?
甲:“啊!那天的烤鸭是满好吃的呢!”
乙:那是批了。敢情你们打报告是净蒙你这上级领导呀!
甲:对上级领导该蒙的时候,还是要——不过,你们对我可不能蒙呀!
乙:啊!这点心眼儿都长这儿来了。我说,你们拿着公款这么巧立名目大吃大喝,愣没人管你们?
甲:没人管?这事不知道怎么让上级纪委知道了,查下来了,责令我们科长公开检查。
乙:太应该了!我看你们的科长怎么给大家交代!
甲:“同志们!师傅们!各位师傅!各位同志!各位领——导!冒号!”
乙:嗨!都坐了病了。
甲:“大家欢迎我作一个检查,”
乙:不是欢迎,是责令。
甲:“检查是可以的,领导干部嘛,有了错误就要检查,错误总是难兔的,问题有一些属于误会,需要解释一下,”
乙:你给大伙儿解释解释,你们这吃烤鸭是怎么回事?
甲:“那天是巴甫洛夫诞辰139周年,”
乙:这个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呀?
甲:“头一杯酒我们没有喝,”
乙:没喝?
甲:“都洒在了地上,”
乙:这是干嘛?
甲:“寄托我们的哀思,我们为世界上失去了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难过,”
乙:哟,还知道掉眼泪呢!
甲:“席间很多同志流下了……”
乙:什么?
甲:“哈喇子。”
乙:他那是馋得!
甲:“这就使我们对条件反射的理解大大地加深了!酒后,同志们高兴地说:吃着菜,喝着酒,流着哈喇子学习外国科学家,名字感到亲切,事迹记得牢靠,这样的学习形式生动、活泼、新颖、实惠,看得见,闻得着,有嚼头,有回味,下次活动还想参加。” 乙:好嘛,都吃上瘾了!
甲:“光吃一个巴甫洛夫就够了?难道米丘林就不该吃吗?数以万计的科学家都是需要等着我们慢慢地去吃的,那么多科学家不吃怎么能记得住?”
乙:行,你说说,到现在为止你记住了多少科学家呀?
甲:“这个事情就不好讲了嘛。”
乙:这有什么不好讲的,你吃一顿记住一个,你吃了多少顿呀?
甲:“反正这么说吧,外国科学家我们已经吃遍了,现在开始吃国内的了。”
乙:吃国内的!
甲;“昨天,我们在东来顺举行隆重的纪念科学家陈景润诞辰——”
乙:等一会儿,等会儿。谁?
甲:“陈景润。”
乙:陈景润?!
甲:“是的呀。”
乙:据我知道,这陈景润可还健在呢!
甲:“啊,就得吃活的了,死的已经吃两遍了。”
乙:是呀?我看你要是都吃遍了你可怎么办呀?
甲:“啊,那就吃你了。”
乙:吃我呀?
甲:“无非是多打一个报告嘛。”
乙:我说,像你们这样拿着公款大吃大喝,这种干部就得撤了!
甲:“你凭什么撤我?”
乙:还不应该撤呀!
甲:“我让大家这么吃,你还撤我呀?”
乙:哦,你让大家这么吃就是为了保住你的科长呀?
甲:“现在干部制度改革了,大家是无记名投票,大家不投我的票,我就无法当领导,我当不了领导——冒号!”
乙:又来了


冯巩经典小品《坐享其成》 台词 急求!谢谢!

1、你还别说,这出戏还真是给咱俩写的。2、三十年代的老板都是坐洋车,那时候能坐洋车就相当于现在坐奥迪啊。3、你这腿也太长了,从肚脐眼往下就分叉了。4、冯巩,你只要是能够把拉洋车当成毕生的体育事业去追求,我能拉出个世界冠军来。5、宋祖英有一首歌就是专门赞美拉车的妹子。6、你张嘴闭嘴就是钱,我们是搞艺术的,真正的艺术是无价的。7、这个速度我还真找着点高峰的感觉。8、坐车是太痛苦了,它老坐不着动啊,不动就要发胖,一胖病就来了,痛苦死了。9、穆铁柱那儿子生下来就比我个大。10、你这么大岁数演这青春戏你不合适 。

如何评价牛群,冯巩的相声水平

首先,牛群、冯巩是属于电视晚会相声时代的组合。
其次,他们是电视晚会相声时代最后的名家。
春晚对相声作用,是把相声这门“北方”“民间”“传统”艺术,推向了“全国”“大众”“高雅”的殿堂。这个尝试,始于春晚始创时,马季的《宇宙牌香烟》,起于八十年代末,奇才梁左推动的创作高潮,盛于九十年代牛群冯巩合作后,“电视拍档”之印象的确立,也于两人解散后走向衰落。
必须说,牛群、冯巩属于电视的组合,他俩的舞台形象、风格、台词、表演,没有一步不是为电视相声设计的。他们的舞台形象,永远是西装革履,你甚至完全无法想象他们穿上马褂的样子。传统相声的那一套东西,他们并非没有,而是对他们而言,那个时代,相声是晚会中的压箱物,是决定晚会整体走向的路标,梁左在《笑忘书》里说的:“相声和小品搞好了,整个晚会就算基本成功了。”演员在仅有的时间里,唯一的任务就是把观众的情绪提起来。相声里的每一秒,甚至是两人的相互调戏,都是精心设计好的,传统的倒词、贯口、柳活,这离晚会太远,对他们而言,没有加进作品里的必要。


如何评价牛群、冯巩的相声水平?

在以前,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里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赵本上,相声里最令人期待,让人不能错过的就是牛群、冯巩的相声。直到2000年以后牛群与冯巩这对老搭档开始分开,冯巩接连的换了几个相声搭档后,开始出演小品。牛群、冯巩的相声内容生动,大多时候以讽刺社会某些现象手法呈现给观众,两个人说的相声始终是经典。内容丰富、包袱多、讽刺大胆而露骨冯巩与牛群的相声在历届春晚中起到压轴的作用,春晚是否受成功,是否受观众喜欢,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声和小品。所以冯巩与牛群的相声就成了春晚的重头戏,他们的相声内容大多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讽刺一种教育或制度状态。让观众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开始对这些现象做出反思。例如在《小偷公司》里面,两个人的每句对话几乎都会甩出一个讽刺性包袱,再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解开这个包袱,从讽刺小偷公司的公司制度扩展到对社会里众多制度环节的不满。风格前卫、互动性强、紧随时代精神《小偷公司》可以说是在两人作品中最具深度和讽刺意味儿的小品,而从那以后两人的作品开始变得谨慎,但是相声如果没有讽刺,就缺少了吸引观众的条件。而后的《我错了》采用的是主动承认错误的话语,开始对不明体制却盲目不满体制的现象进行讽刺,然而相声可以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讽刺社会现象和官僚制度,但是讽刺老百姓肯定不受观众喜欢。所以《我错了》只用很短的五分钟,把关键点和包袱抖出来后,就结束了表演。两人相声风格开始转变。要说在冯巩与牛群的相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还要说是冯巩,这和冯巩的形象分不开,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冯巩的身上,而冯巩的台词也是解开包袱、给观众带来欢笑的关键。这两个人的相声组合一直在追热点,再对这种热点中的弊端扩大化,通过鲜明的对比或者是一些通俗的玩笑话对其进行批判。而时代的发展,这种过于批判已经不适合时代精神,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了,所以2000年后这对相声组合开始解散。冯巩开始演绎小品。

冯巩和牛群谁是捧哏谁是逗哏?

牛群是逗哏,冯巩是捧哏。早期传统对口相声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一般而言是固定的,极少有例外。不过到了当代,尤其是近几年,相声有小品化的趋势,一些相声演员已经不再局限在完全固定的捧和逗的位置,比如冯巩和牛群的少部分作品。当然,绝大多数的相声作品中,捧哏和逗哏的角色位置还是符合传统的,保持相对固定位置不变。发展史在对口相声发展初期,捧哏的往往是逗哏的老师和长辈;而逗哏的则常常是捧哏的徒弟或是晚辈。初学乍练,老师或长辈怕学艺的年轻人说不好,出纰漏,所以站在旁边拿手捧着点儿。捧好了,满盘子满碗,全接住了,皆大欢喜;捧不好,一个没接住,掉地下了,全“砸”。可见捧哏的和逗哏的同等重要的。

怎么评价牛群和冯巩的相声,为什么二人的捧逗区分得不那么明显?

这个现象我也发现了,当时也是觉得有点奇怪,不过再后来想想,也大概明白了一些原因。首先他们的这个相声,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相声是有很多不同的。他们的相声话题比较的新颖,往往是对于一个现象的一些调侃,总是让人忍俊不禁。他们的相声不像传统相声那么的沉言沉语,语调上相较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还有两个人上台的时候都是西装,没有穿过相声传统的大褂服装,也没有桌子这些相声道具,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想法就与传统的相声是不同的。他们的相声还有许多的互动性,而且两个人还可以在台上做各种各样的动作,不局限于一个地点,整个舞台他们都是可以自由行走的,这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相声来说,也是很不同的。我想他们两个人是想要一种比较新的形势,是相较于相声不一样的形式。

  • 上一篇:join me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