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许钦松

时间:2024-03-13 23:36:08 编辑:莆仙君

吴岳秋的他人评价

吴岳秋,字“声宇”, 号“万荷堂” ,1956年出生于广东揭阳,职业画家,岭南画派刘春草弟子;1992年毕业于天津神州书画学院;广东省青年美协,揭阳市美协理事;政协揭东县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揭阳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11年出版《吴岳秋画集》;2011年11月作品与恩师刘春草在北京政协礼堂联展;2012年由岭南出版社出版《刘春草、吴岳秋画集》;2013年1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办“刘春草、吴岳秋师生画展”深受艺术界,学者,专家的赞赏;2013年6月在广州天天健康馆由广东电视台主办,广东万里马集团协办“刘春草、吴岳秋师生画展”并出版师生画集;2013年9月国画作品《木棉》、《荷花》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中国梦民族魂”《荣誉奖》;2013年12月国画作品《木棉》、《荷花》由中国邮政出版明信片全国发行;2013年国画作品《出淤泥而不染》荣获澳门首届国际荷花展二等奖;2014年参加中澳投资重庆临空旅游文化商贸合作论坛,国画作品《松青峻岭通云气》代表中方赠与澳方;2015年国画作品《木棉花》由第68届联合国联大主席约翰•威廉•阿什收藏;2015年4月出版《吴岳秋画集》;2015年5月意大利米兰国际艺术中心隆重举办个人画展,并受到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李晰女士的大力支持;国画作品《孔雀图》由圣马力诺总统姜•弗朗哥•泰伦齐收藏;国画作品《鱼鹰图》由意中基金会总理事Luini AIcide收藏;2015年12月参加海峡两岸视点“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国画作品《同舟共济》由主办方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收藏。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说教不是艺术,没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产生艺术。真正的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2015年12月8日岭南吴岳秋应邀请为“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以海峡两岸为主题,创作大写意国画作品《同舟共济》,表达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是兄弟,是一家人,同舟共济,让两岸同胞过着和平、安静、美好的生活。广州美院画展现场《刘春草、吴岳秋师生画展》开幕式2013116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先生题吴东霞女士,圣马力诺总统姜.弗朗哥.泰伦齐,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吴碎满先生收藏家意大利米兰“奉华文化”有限公司董祖火会长与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吴碎满先生会见了意中基金会理事长 Luini Aicide ,理事长Luini Aicide收藏吴岳秋先生《鱼鹰图》并友好交流合影。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与联合国旅游联盟主任王岩先生、亚太旅游组织卡梅隆先生、澳大利亚Rising star 集团董事长托尼先生一起分享吴岳秋先生的(松青峻岭通云气),同时作品被澳大利亚政府收藏。圣马力诺总统泰伦齐先生题,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画圣马力诺总统泰伦齐先生题,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画圣马力诺总统泰伦齐先生题,岭南画家吴岳秋先生画圣马力诺总统府,受总统姜.弗朗哥.泰伦齐先生之邀所作领南画家吴岳秋先生画,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先生题词吴岳秋花鸟画的突出特点是:写意的酣畅淋漓与写实的笔墨相结合,造成一种激情洋溢和欢乐愉悦的审美气息,以表现现实自然景物的诗意美感和蓬勃生机。 多年来,吴岳秋把自己艺术置于现在生活中,宁静,踏实又诚挚地看书,画画与写生。他的作品毫无矫情造作之态,让人感受着生动,热烈,亲切 ,温暖的心灵愉悦。 就水墨,色彩技法而言,吴岳秋明显地继承了高奇峰,陈树人,以及刘春草恩师的笔墨用色技法,又溶入了当代小写意技法,以点缀交代画眼,让人欣赏起来情景舒畅又有明确主题寻味。 其实岭南画派传统就注重写生和色彩,而吴岳秋花鸟画更是色彩丰富。画家表现色彩是大学问,许多画家宁愿追求简单水墨而不轻易用多色重色,因为色彩稍重稍偏,易入艳俗景况。吴岳秋花鸟画敢于多色重色,似乎每个景物色泽信手拈来,却总层次丰润,欣心悦目又恰到好处。 生活和自然景物始终是艺术创作的资源和宝藏,蕴含着无限丰满的创作题材和诗意形式。岭南画派先贤们勇于向生活与自然中求索技法与表达方式,这是画随时代变的真正主旨,衷心期待吴岳秋先生从生活中来,立足美好审美情感,取得更丰硕成果。 岭南画派宗师刘春草先生题,其弟子吴岳秋先生画右起:岭南书画宗师刘春草先生与其弟子吴岳秋先生 吴岳秋舆我相识於祖国襌城,他是潮汕揭阳人,说起来我萍居海外数十年,以推掦中华艺术为已任,所到处,有水的地方,便有华人,有华人,便有潮汕人,有了潮汕人,便有中华文化,举凡教育慈善基构,便得潮汕人支持,一壶茶,一杯酒,两句潮音歌曲,诗词书畵,多是来自韩江流域。 吴岳秋便是生长于韩江流域了。东方的艺术舆西方的文化不同,浩然之气於心间,雅隽的笔墨表现在纸素里,文以载道,吴岳秋的作品了无俗气,山谷畵师说:“俗气不可医,稍落名利则终身不能到艺术的彼岸。”我喜其诚,复循循古道,故常引所知,以启艺匙。他擅畵荷花静直香远,出污泥而不染,正是从事艺术的人格观,喫而不舍的原则,八大石溪上而宗院,日课勤习可以卓然大观了。 吴岳秋拟东南亚旅游,故撰数言以壮其行,读书行路,是畵人应循的道径,愿勉之。 ——岭南宗师刘春草先生书

潮汕地区近年来有哪些比较有名的画家?

1、肖映河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广州美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至今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外聘讲师。2、林逸1933年深造于上海美术专科大学,专攻国画,为该校国画研究所会员,创办函授艺苑和艺苗研究社,执教于岭东各中学。曾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林逸画集》,有作品参加全国美展。2006年7月在画院举办《林逸中国画展》。3、方展华在继承了岭南画派温润苍秀等作画特色的基础上,又将北派的雄厚旷达等艺术特点有机地融入他的绘画中,使其作品产生一种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艺术传略已被国际、全国多种名人传录辞书收录入典,由此荣获了“世界书画艺术艺人”的荣誉称号。4、林写品擅长花鸟画,多次荣获大奖。曾于新加坡、广州、汕头等地展览,画作常为北京等各大画廊及拍卖公司拍卖,作品广被相关部门及收藏家收藏。发表过长篇书画论文。5、王若兰擅长中国画,作品有《欧阳修》、《中山陵》、《神仙鱼》等。历任广东汕头地区中学教员、校长,教务主任,汕头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业画师,汕头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等。

潮汕书画家刘昌潮作品现在值多少钱

字画或者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仲稀版画艺术家简介

您好古 元——中国著名版画艺术家 珠海香洲唐家湾镇那洲村人。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主要有版画和水彩,版画多反映解放区火热的战斗生活,曾获徐悲鸿高度评价。出版有《古元木刻选集》、《古元水彩画选集》等。中国近代著名版画家罗清桢 (1905-1942)近代版画家。广东兴宁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2年开始从事木刻,所作《韩江舟子》、《爸爸还在工厂里》等,曾为鲁迅编入《 木刻纪程 》。1936年在大埔县百候中学任教时,组织百候美术研究会。1940年在赴江西赣南地区,创办《战地真容》木刻半月刊。创作勤奋,风格严谨。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罗清桢木刻作品选集》。希望能帮到你

版画出名的画家有哪些?

  古 元——中国著名版画艺术家

  珠海香洲唐家湾镇那洲村人。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主要有版画和水彩,版画多反映解放区火热的战斗生活,曾获徐悲鸿高度评价。出版有《古元木刻选集》、《古元水彩画选集》等。

  广东中山人。擅长木刻、水彩画。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反映当时、当地的新人新事木刻创作作品参加1942年重庆举办《全国木刻展览会》,在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为此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授以甲等奖。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1961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举办个人画展,1980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古元画展》,随后在新疆、广东、福建、澳门、香港等地展出。作品多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中国近代著名版画家罗清桢

  (1905-1942)近代版画家。广东兴宁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2年开始从事木刻,所作《韩江舟子》、《爸爸还在工厂里》等,曾为鲁迅编入《 木刻纪程 》。1936年在大埔县百候中学任教时,组织百候美术研究会。1940年在赴江西赣南地区,创办《战地真容》木刻半月刊。创作勤奋,风格严谨。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罗清桢木刻作品选集》。


  中国著名版画艺术家 伍必端,男,1926年出生于上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伍必端出生于城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童年是在孤苦颠沛中度过的。抗日战争年代他从南京流浪到武汉,被收留到难童收容所,随着战火的蔓延又随收容所转移到重庆,有幸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育才学校设有各种艺术小组,伍必端的艺术天赋就在这所学校的绘画组里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他开始练习绘画。
  抗日战争结束后,伍必端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解放区,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美术,不久,他成为战地宣传队的成员随同人民解放军驰骋于华北战场,他以画笔和刻刀为武器协同战斗部队作战,直到1949年北京解放,他才脱掉征衣来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被派往苏联学习版画的第一批留学生,伍必端把国外学习的各种版画技术和艺术表现语言带回国内,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岗位和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伍必端先生不但在版画创作上成就斐然,同时对水墨、水彩、水粉等均有一定造诣。
  他的版画作品内容广泛,有历史题材,而更多的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他的艺术始终深深植根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表现出他对人民的赤诚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他的作品形式多样:黑白版画朴素自然,追求对生活的真情体验和优美意境的表现;彩色版画清新明丽,充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他又是一位出色的铜版画家,作品体现出扎实深厚的造型功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多样、多产、创新,深植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构成了伍必端艺术人生的主线。他创作的绘画门类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木刻、石版、铜版、丝网版、纸版、素描、水彩、水粉、国画等,有小巧作品,也有大幅历史画,堪称丰富多姿。他的画风清丽明快朴实,既有中国绘画的传统技巧,又融合西画的表现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伍必端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也是一名战地画家。在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中,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时期,创作了许多生动而又警世的优秀作品。15岁他就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木刻画《血的仇恨》,激发人们的抗日热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他创作的《列宁与中国志愿战士》等版画 精品,曾获得中国版画艺术最高奖--鲁迅奖。他还为陈毅、贺龙等老帅们画过像。


  中国版画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但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到现在已经度过了70年的岁月。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70年来,新兴版画都是在人民大众火热的斗争中成长、发展和仕大的。
  80年代与90年代是中国版画多向发展的繁荣阶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群体蜂起的活跃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半期),老版画家仍放射着夕阳的余晖,中年版画家进入创作盛期,各地版画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版画展览激增,难以计数,新版材新技法的大量开发利用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局面,形成版画史上新高峰。二是视觉革命、语境变易的转型期(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此期崛起的一批青年版画家观念新、勇于变革,他们对以往版画的表现生活、开掘主题已无兴趣,更重生命体验、理性追求与技艺探索,力图突破以往版画的视觉方式与图式结构,从传统的造型体系与色彩模式中脱出,而实现跨文化跨语系的整合、创造。虽然有些作品留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痕迹,但在整体上使中国版画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三是90年代中期以来,着力本体建设的稳步发展期。由于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反思,对历史与现状的省察,使画家躁动的激情趋子冷静,创作思路与艺术取向逐渐明晰。一些有代表性的画家,创作中既注重精神文化品格,又追求技艺的精良,从而使中国版画在世纪之交以稳步发展的态势步入了一个新的境地。


  版画起源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制作方法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在西方,版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素描、速写、插图、宣传画、连环画等;狭义专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中国通用的版画一词多属狭义。

  沿革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后来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版画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种类与技法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

  凸版版画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故称凸版。凸版版画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称凸版版画。可作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砖、麻胶(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异,一般以软硬适度,纹理细致者为宜。中国古今的木刻版画都刻木材的纵切面,称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得精细,则用质坚木材的横断面,称作木口木刻。麻胶版原是铺地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版画家较少采用麻胶版画。

  创作版画

  (中国)谭权书《蒙根其其格》刻凸版版画时所用的刻刀有各种大组的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圆口刀和平口刀则称凿,凿是在刀柄后加力敲击用的工具。至于刻木口木刻,则要用一种特制的实心钢条,造成各种不同形的刀锋。刻木口木刻多须借助放大镜进行。创作木刻以刀代笔,不似复制木刻那样照刻笔画的画稿,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印刷才算完成,而手印版画又有多种印刷技巧,成为版画家艺术创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木刻的印刷有油印与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后者用水性颜料;印水色比印油色难。套色木刻亦然。

  传统的中国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余年的历史。明末胡正言发明□版,是传统水印套色法的开端。现代创作木刻的水印套色法与传统不同,不再用□版,而将各种色版刻在几个同样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个相同的套色标记,然后对标记逐版套印。这种作法可使版画家心中有掌握全局(整个画面),布置色版和创造套印最后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画家设计套版时需要考虑到套印的一切条件,而不能分别只看到一块块的版。印刷时须选用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纸。先将纸用水潮湿,这要由版画家靠自己的经验去掌握,水分过多与过干都不好。纸潮湿至何种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印出的效果。颜色可用透明的与不透明的,又可由于用色的厚薄而加减其透明度。至于一色可在一个版上印成浓淡的变化,又可两色叠印产生第3种色,变化十分丰富。

  水印木刻

  (中国)罗剑钊《山巅风云》采用其他材料作版来刻成凸版版画,其基本方法与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砖时,多用凿作辅助工具,而除木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版画

  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磨光的金属版面不吸收油墨。铜版版画的油墨可用布轻轻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迹,油墨便会留在那里。现代凹版版画的版材,主要是铜和锌,亦有时用铁或钢,其刻制方法有:

  ①线刻法,一种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实心尖刀,在铜版面上刻线。刻出的线明快而锋锐。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致。以前的钞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现在的邮票仍有少数采用此法刻制。


  ②干刻法,用针直接刻铜版面,刻出的线与线刻法不同。针尖只刻破版面,线条旁边留有铜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时,铜屑内亦含有墨,印出后线沿带有茸毛似的淡墨,视觉效果柔和美观。

  ③腐蚀法,在铜、锌、钢等可以被酸素腐蚀的材料版面上涂满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松香和蜂蜡。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图像,针到之处,防腐剂被刮去,露出版面,最后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蚀。由于腐蚀的时间长短和硝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出来的线条有深浅粗细之别。腐蚀版画一般都是多次分层腐蚀的,故色调非常丰富,层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画最常用的制版法。

  ④美柔丁,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须用摇凿。这是一种有锋锐密齿的圆口钢凿,用手握住摇动它,把版面全面刺伤,满布斑痕。滚墨印出是一片天鹅绒似的黑色。然后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伤的(即满布铜刺的)版面,轻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浅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复刮光则成白色。

  ⑤浮雕法,让一部分版面深腐蚀,而且腐蚀的面积要大些,却不在上面滚墨直接放到凹版机上压印,纸面就显出浮雕式的无色花纹。这种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飞尘法,飞尘腐蚀用来造成各种深浅的灰色表面。先须造好一个飞尘箱,箱内装有一把手摇风扇,然后将磨光的铜版放在箱内。箱内贮有大量松香粉,当关闭箱口摇动风扇时,松香粉便在箱内飞扬,并慢慢均匀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认为适当的时候,将洒满松香粉的铜版取出,放在电炉上烤。经热,松香粉溶化,聚结成无数小点,冷却而凝结成一层薄膜。将此带有松香薄膜的铜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蚀后,印出便是一片由斑点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浅,看松香粉的粗细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蚀时间的长短。作者便按其艺术构思处理飞尘法而获得所需的效果。

  ⑦软地法,把用沥青、松香、蜂蜡制成的防腐剂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层硬质的薄膜,在防腐剂内加入适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软化。在版面滚上软地子后,上面覆上一张纸,用铅笔在纸背画画,画毕,揭开纸,有笔道的地方吸上软地子,版上便露出铜面来,其线条的性质完全与铅笔画的一样。亦可用一些实物如纺织物、网纹、叶子、纸团、线等压印在软地子上面,经腐蚀便可将实物的形象转印到纸上。

  ⑧照相法,先将感光液溶入防腐剂内,涂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胶卷正片,紧贴在版面上,然后让它在强光灯下曝光,之后在特制的溶液中冲洗。这时地子上被胶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渐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却被加固而描在版画上,然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腐蚀。硝酸溶液只能腐蚀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浅的黑色,留着地子的地方腐蚀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显现出来。

  ⑨套色法,在几块大小相同的铜版上面,用飞尘腐蚀法制成几块分色版。版画家按计划选定先印那块色版,后印那块色版。把版放在机上压印时,先将一张厚纸垫在铜版下面,并把这纸粘在机台上,印好后,小心取出铜版,垫纸仍留在机台上不动。这时在垫纸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压印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小心地将上好色的第2块版,嵌放在这个痕迹当中。这时第1次印上画的纸的边缘仍压在印刷机的上滚筒下面,只能揭开其离开滚筒的部分。然后将印上第1版的纸小心放下,覆在第2块版上,摇动滚筒,便能准确地套印上第2版。其余各版同。

  平版版画

  主要是石版画。石印术在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那时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书之用。石版画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所用的石版是一种质纯而细的石灰石,有无数毛细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与水互相排斥的道理,用油质的蜡笔在石版面上作画,画固定后,用抹布水湿版面,画上有蜡笔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墨滚上,使有画处饱含墨色,便能在纸上印出画来。印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镜,称镜面版。一种加入金刚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图画纸,称粗面版。由于作者的要求不同,可以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刚砂磨出粗细不同的版面应用。一般通用的320号金刚砂是最细的,80号的是最粗的。制版法有3种:

  ①药墨棒画法,药墨棒适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画,亦可用在玻璃、金属、陶瓷上画纸的特种铝笔来代替药墨棒。用时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②毛笔画法,将药墨棒改变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毛笔蘸着在镜面版上作画,也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③复写法,准备一种特制的复写纸,用药墨棒或毛笔蘸药墨汁在上面作画,然后反贴在石版面上,用水溶化复写纸上的粘膜,使画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画的各种制做法,在画完后都要经过稀硝酸的腐蚀和涂胶封版,使药墨固着在版面上。印时先抹湿版面,再滚上油墨,然后覆上纸,通过石印机印出。套色石版画在版面上作好标记逐版分别套印。

  独幅版画

  亦属平版版画。制作方法简单。在玻璃(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画,未干时即覆上纸,用手掌在纸背压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张,故称独幅版画。

  孔版版画

  在纸版或铁皮上将一个号码刻透,压在货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颜色,号码即能被印上去。这便是孔版。现在通用的誊写版印刷机也是孔版。版画上的孔版主要是丝网版画。丝网版画的材料主要是尼龙网纱。最初采用丝绢,故称丝网。有3种制作法:

  ①切刻法,先以纸或塑料作载体,然后在上面涂虫胶,反复涂4~5层,干后用力照画稿切刻这层胶膜,完成后,紧贴在网纱的承印面上,用电熨斗垫布在网纱的刮印面上烙烫一下,使胶膜软化而粘附在网纱上,揭开作好载体的纸或塑料,一个孔版便 留在网纱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细,但有剪纸及木刻的味道,亦常得版画家所用。

  ②描画法,用阿拉伯胶液在网纱将刮印面上作画,待干,涂上虫胶,然后用温水洗网纱。阿拉伯胶被溶化,那里的网纱便透明。亦可用石印药墨棒代替阿拉伯胶液作画,涂上虫胶后,用汽油洗网纱。

  ③感光法,把感光液涂在网纱上,在暗房中干透后,把画好的画稿紧贴于网纱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
  之后经过冲洗即成。

  丝网版画


  丝网版画的印刷法是将制好孔版的网纱承印面(即网纱朝下的面)与纸贴近,然后在其刮印面(即网纱向上的面)上倾倒液态颜料,再用刮板将颜料刮过去,颜料透过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纸上成画。刮板是用一条方平橡胶镶上木把手。印丝网版画的颜料有专制的油质与水性两类,看印在什么物质上而选用。丝网技术在轻工业部门应用甚广,纺织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纹,许多都是用丝网印的。用于印丝网版画的颜料,为了方便,油质的可用松节油调稀油画颜料即可。水性的用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均可。印完的尼龙网可用苛性钠将上面的胶膜洗净再用。版画家用的尼龙网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为宜。太细,网目易被堵塞;太粗,图像不够精致。现代的版画家为了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一幅版画内,按内容需要,同时混用各种类型的版画方法,这种版画称作综合版画。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铜版画印,套色部分用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丝网版印等。现代创作版画的形式丰富多彩,不能用原有的分类作为框框来限制它的发展。

  综合版版画

  综合版画的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各种天然或人工的材料组合在-个版面上,图型上要有凹凸,有凸凹就有造型.然后在版面上涂布-层漆膜,经过涂布漆膜的版面就可以用来印画了,只要在其上涂上油墨并用软布将凸起处的油墨擦去,而凹陷处则留有油墨,然后将浸过水的纸放到版面上,用蚀刻印刷机印刷,印出来的作品就是综合版画作品.英文名称为:"Collagraph".
  另-种方式是将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的不同技法综合运用在一件作品上,也称之为综合版.


  • 上一篇:朱晓宁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