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时间:2024-03-15 10:27:51 编辑:莆仙君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包含哪些指标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是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据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环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标。
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应用自主创立的GN评价指标体系,调查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34个省级城市和295个地级市,根据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四大系统及多项指标,作出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估,至2015年已连续13年发布相关排行榜。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报告总结

报告分析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发现:过去十年城市竞争力的格局:总体间差距缩小,局部内差距扩大。东南沿海在保持领先的同时内部差距缩小,内地城市竞争力提升明显,东北地区成绩斐然,中部地区城市分化严重,中心城市快速崛起。大型城市仍占主导,中小城市竞争激烈;地级市提升领先于全国更高行政级别的城市。报告比较294个城市10年综合竞争力指数变化发现: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前50个城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包头、三亚、营口、榆林、东莞、铜川、天津、重庆、沧州、松原、钦州、呼和浩特、清远、乌海、合肥、长沙、北京、大连、东营、烟台、沈阳、防城港、庆阳、新余、唐山、苏州、芜湖、铜陵、舟山、青岛、四平、佛山、辽源、日照、南通、扬州、淮安、武汉、常州、延安、成都、无锡、马鞍山、杭州、广州、玉林、泰州、长春、岳阳。过去十年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从一般要素区位转向人才核心要素;从基础设施硬件要素转向政府管理等软件要素;人才竞争力变化率则是城市竞争力综合水平变化率提升最大的积极因素。但具体经济制度、企业管理和生态环境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贡献度仍然较低。金融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影响效应较为复杂。相对而言,各地区中地区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比全国性金融中心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相对于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城市科技转换能力对城市效率影响更大。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产业结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提升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上,城市层面存在明显的环境与收入之间倒U型曲线关系。商业文化与科技创新存在复杂的关系:从54个城市总体来看,创新氛围与科技创新的正相关最多,交往操守与科技创新的负相关最多。体制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对外开放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非国有化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而经济管制、税收负担与地方政府干预等与市场经济相悖的体制因素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实证结果符合预期。报告对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行了十年回顾,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是中国城市崛起的十年。城市作为国家创富中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显著,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65.81%,比2001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但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收效不大。报告发现:过去十年中国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化史诗。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速异常迅猛。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亿人,占总人口的36.09%;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人口6.655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49.68%,比2000年提高了13.59个百分点,十年城市人口总量增加2.10963亿,过去十年增长接近全部城市人口的0.5倍;城市用地规模和增速更为迅猛。2001年地级以上城市市区面积48942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605平方公里;201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62857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达317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长接近一倍;城市体系和空间分布急剧变化。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带)逐渐形成、壮大。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多层次、功能互补的城市群,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基地,是20多年来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增长极。报告认为:过去十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续。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表现:人口不完全城市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城市户籍人口仅仅达到33% ;土地过度的城市化。十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建成区面积增加了接近1倍;城市体系的偏颇:大量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镇功能不完善、比较分散。城市化问题导致:空间结构的失衡,中心与边缘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的失衡,房地产业过度繁荣;需求结构的失衡,内需不足;要素结构与经济动力的失衡,主要依靠大量消耗土地等资源推动城市化发展。报告建议中国城市: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即: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实业发达的活力城市,多元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自由开放的国际城市,古今交融的文化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 。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继续进行理论研究、计量研究、案例研究和主题研究四大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每一部分或扩大了研究视野,或转换了研究视角,或创新了研究理论。特别是,今年报告回溯了五年来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变化。本报告根据过去五年全国城市发展的格局,以及未来全球、中国发展的主导力量及其趋势,比较各城市内外环境,判断并遴选出了未来十年具有跨越发展的24个城市作为今年的案例研究报告。本年度的主题报告对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框架研究、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和国家竞争力战略的国际经验介绍之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建议,同时为海内外企业投资和人才创业,拨云见日,指点迷津。

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五大城市,你所在的城市排第几?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想必大家也有目共睹,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有一些城市的发展速度,更是在国际之中都享有盛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五大城市,来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排行第几吧!一:上海说起上海,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上海是一座国际大都市,也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实力自然是不在话下。上海被誉为是一座魔力的时尚之都,因此被不少国人称之为“魔都”,这座城市更是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打拼,这座城市也一直都欢迎着外地人。更是有不少的外国友人都将目标看向了上海,来到上海工作发展,相信在未来,上海这座城市将会有更加出色的成绩。二:北京北京是我们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璀璨辉煌的名胜古迹。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经济更是不容小觑。都说北漂北漂,北京承载了不少人的梦想,是无数人在毕业之后的首选,是梦想的开始之地。北京是中国的四大古都质疑,也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孕育了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等等众多的名胜古迹。三:深圳深圳是经济特区,这几十年间的发展想必大家都心照不宣,像是一匹“黑马”,跃进了一线城市的榜单之中,发展速度惊人之快。如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有不少的企业都选择在深圳扎根。深圳是一座包容心非常大的城市,非常欢迎外地人在这里打拼,深圳这座城市更是创造了无限可能,想必在日后,深圳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四:广州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粤文化非常浓厚,作为广东省的首府,其经济实力更是令人惊叹,从秦朝开始,广州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还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湾,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除了经济之外,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也非常深厚,还被誉为是“美食之城”!五:南京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深厚的底蕴文化,地处于中国东部,是多朝古都。虽然说南京的经济水平并没有其他一线城市那么发达,但是南京的总和水平实力平均,对于不少的朋友来说,南京是一座有发展的城市。这些地方有你所在的城市吗?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中国城市排名有新的变化,你所在的城市有上榜吗?

6月24日,社科院最新发出国内城市竞争力排行,其中前五名分别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我所在的城市河南省郑州市,也有上榜,排在第21位。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大概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个方面,由综合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商业贸易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文化形象竞争力等多项指标综合计算而成。能够上榜国内城市竞争力排行榜,证明这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城市。郑州近些年来发展势头凶猛,连续几年都名列榜中,从去年的24名到今年的21名,也算是有了不小的进步。郑州作为我国的交通枢纽之一,公路,铁路,空运交通四通八达,被称为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近年来,由于淘宝,天猫,京东等在线购物商城的发展和线下物流配送的飞速发展,郑州借助交通便利的优良条件获得了又一次发展的机会,因此综合竞争力有所上升。就我这几年的实地观察,郑州的发展确实比较快。地铁线一条一条的开,公路修的也很宽敞。城市人口密集程度较高,就业机会也比较多,政府重视人才发展,在大力推动城市的发展。我所在的郑东新区,三年来建成了许多高楼大厦,逐渐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周围的环境也有人专门管理,整体发展乐观。如果说美中不足的就是郑州的空气质量还是有些差,冬春之际空中雾蒙蒙的,让人感觉不舒服。

201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是怎样的?

201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是:广州、上海、北京、成都、深圳。最具有竞争力的是:成都。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2016年,全市土地面积为14335平方千米,市区面积为4241.8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837.2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34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 第一产业增加值522.5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516.19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8303.99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3.4:42.5:54.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37.1%、6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782元,增长6.6%。2018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71.5亿元。新建成创新创业载体36家,面积51万平方米。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52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9项。完成科技攻关935项、成果推广495项,完成火炬计划491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07801件,其中发明43013件,实用新型47891件。专利授权57370件,其中发明8304件,实用新型3288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比上年增长15.8%。

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1、上海市 14900.93亿元 增长8.2% (沪)
2、北京市 11865.9亿元 增长10.1% (京)
3、广州市 9112.76亿元 增长11.5% (广东1)
4、深圳市 8201.24亿元 增长10.5% (广东2)
5、天津市 7500.8亿元 增长16.5% (津)
6、苏州市 7400亿元 增长11% (江苏1)
7、重庆市 6527亿元 增长14.9% (渝)
8、杭州市 5098.66亿元 增长10% (浙江1)
9、无锡市 5000亿元 增长11.5%(江苏2)
10、青岛市 4900亿元 增长11%(山东1)
11、佛山市 4814.50亿元 增长13.5% (广东3)
12、武汉市 4500亿元 增长13% (湖北1)
13、大连市 4410亿元 增长15%(辽宁1)
14、成都市 4380亿元 增长10% (四川1)
15、沈阳市 4350亿元 增长14.1%(辽宁2)
16、宁波市 4214.6亿元 增长8.6% (浙江2)
17、南京市 4170亿元 增长11.5% (江苏3)
18、唐山市 3800亿元 增长11% (河北1)
19、东莞市 3763.26亿元 增长5.3%(广东4)
20、烟台市 3720亿元 增长12.4%(山东2)
21、郑州市 3365亿 增长12% (河南1)
22、济南市 3350亿元 增长12%(山东3)
23、长沙市 3300亿元 增长14.5%(湖南1)
24、哈尔滨市 3258.1亿元 增长13%(黑龙江1)
25、石家庄市 3110亿元 增长11.1%(河北2)
26、泉州市 3002.12 增长12.5% (福建1)
27、长春市 2919亿元 增长15%(吉林1)
28、潍坊市 2791亿元 增长12%(山东4)
29、南通市 2760亿元 增长14%(江苏4)
30、西安市 2719.1亿元 增长14.5% (陕西1)

31、淄博市 2576亿元 增长12%(山东5)
32、温州市 2527.88亿元 增长8.5% (浙江3)
33、福州市 2520.69亿元 增长12% (福建2)
34、常州市 2430亿元 增长11.4%(江苏5)
35、绍兴市 2375.46亿元 增长9.3%(浙江4)
36、济宁市 2280亿元 增长14% (山东6)
37、徐州市 2220亿元 增长13.5%(江苏6)
38、邯郸市 2220亿元 增长11% (河北3)
39、大庆市 2120亿元 增长12.1%(黑龙江2)
40、临沂市 2110.18亿元 增长13.4%(山东7)

41、鄂尔多斯 2100亿元 增长23% (内蒙古1)
42、洛阳市 2074亿元 增长13% (河南2)
43、东营市 2060亿元 增长11.8%(山东8)
44、台州市 2025.47亿元 增长8.5% (浙江5)
45、包头市 2000亿元 增长18%(内蒙古2)
46、合肥市 2000亿元 增长17% (安徽1)
47、威海市 1970亿元 增长11% (山东9)
48、嘉兴市 1917.96亿元 增长9.3% (浙江6)
49、鞍山市 1915亿元 增长12%(辽宁3)
50、沧州市 1862.5亿元 增长11% (河北4)
51、盐城市 1860亿元 增长13.5%(江苏7)
52、南昌市 1820亿元 增长13% (江西1)
53、昆明市 1808亿元 增长12% (云南1)
54、扬州市 1800亿元 增长13.5%(江苏8)
55、保定市 1790亿元 增长12% (河北5)
56、南阳市 1780亿元 增长11% (河南3)
57、金华市 1765.94亿元 增长9% (浙江7)
58、泰安市 1700亿元 增长13%(山东10)
59、泰州市 1650亿元 增长14%(江苏9)
60、厦门市 1619亿元 增长8%(福建3)
61、镇江市 1580亿元 增长13.5% (江苏10)
62、中山市 1564.43亿元 增长10.2%(广东5)
63、德州市 1530亿元 增长12%(山东11)
64、呼和浩特1520亿元 增长17% (内蒙古3)
65、太原市 1512亿元 增长2% (山西1)
66、吉林市 1500亿元 增长16%(吉林2)
67、南宁市 1492亿元 增长15% (广西1)
68、惠州市 1410.40亿元 增长13.2% (广东6)
69、江门市 1355.26亿元 增长10.6% (广东7)
70、聊城市 1340亿元 增长11%(山东12)


全国各省市综合实力排名

截止2020年2月全国各省市综合实力排名:1、江苏省,GDP排名第二,高校数量167所,江苏省排名第一位,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教育上都没有太大异议,并且江苏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沿海省份,长江出海口,省内各市发展相对均衡,综合实力排名第一。2、广东省,GDP排名第一,高校数量151所,广东的很的GDP长期排名第一位,尤其是珠三角区域十分发达,未来珠三角可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湾区,广东省的高校数量也很多,但是因为省内发展不均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方,所以综合实力排名第二。3、山东省,GDP排名第三,高校数量145所,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高校数量也很多。地理位置上和辽宁省公共拱卫京畿,作为工业大省,山东的经济虽然集中在传统领域,转型比较慢,但是山东是全国省内城市发展最均衡的省份,综合实力仍然排在第三位4、浙江省,GDP排名第四,高校数量107所,浙江省地域面积不大,但是浙江省是一个富藏于民的省份,杭州、温州、宁波等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在我国浙江是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位居第一位。综合排名第四。5、台湾省,GDP排名第五,高校数量162所(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台湾省在以前称之为亚洲四小龙,虽然目前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台湾的各项实力不容小嘘,尤其高校、医疗等建设水平,还是十分有实力的,综合排名第五。6、河南省,GDP排名第六,高校数量134所,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人口大省,很多人对河南存在不好的印象,其实河南绝对属于一个好地方,是中国中部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也是一个粮食大省,高校数量也名列前茅。作为中部大宗商品的集散地,河南工业实力很发达,综合实力第六。7、湖北省,GDP排名第八,高校数量129所,湖北位居洞庭湖以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称号,而且武汉有九省通衢的称号,而且湖北也是我国重要的科教省份,工业发达,近今年也在寻求转型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七。

中国十大繁华城市排名

中国大陆最繁华的十大城市 1:香港 香港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连续21年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 香港素以优良治安、自由经济、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闻名于世,素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2 :台北 以台北为中心与周边市镇所连结而成台北都会区,是台湾人口最多的都会区;其作为台北都会区的发展核心,台北是台湾的核心城市,全岛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均总部设在这里。3 :上海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2014年上海GDP总量居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4: 高雄 高雄市,是中国台湾的“直辖市”。位于台湾本岛西南部,由原高雄直辖市与台湾省高雄县于2010年12月25日合并而来。市中心位于东经120°19'32",北纬22°37'29"。其辖域东北至中央山脉以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岛、中洲岛,以及东沙群岛。顺时针方向与台南市、嘉义县、南投县、花莲县、台东县、屏东县等县市相邻。5 :北京 北京(Beijing),简称京,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6: 广州 广州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称。7 : 深圳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8 : 天津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 9: 苏州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 重庆 重庆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等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