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命运多舛,从青楼走出来的画家,她是如何成为丈夫的左膀右臂?
民国时期的女子,虽是才貌出众,但是好像大多身世悲惨。比如说响彻上海滩的影后王人美,早年间父母去世,自己考上了学校却因为贫穷交不起学费。比如说周璇,早年间被舅舅贩卖,多次转手之后才遇见对她非常好的养母,但是在感情上依旧坎坷。这样的女子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多的,今天我要说的这位便是张玉良。此人的命运也称得上悲惨,年少的时候家人去世,亲属没有能够抚养她的人,最终还是被自己的舅舅收养了。但是张玉良的舅舅和周璇的舅舅都是没有人性的人,都选择将她们贩卖出去,唯一不同的是周璇被贩卖到了正常的人家,而张玉良却被贩卖到了妓院。张玉良因为长相貌美,虽说在刚刚进入妓院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孩,但是在几年之后,她却成为了当地男子为之疯狂的女子。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来到了这里就是为了见张玉良一面。潘赞化奉命来到安徽这里进行巡查,当地的官员为了讨他开心便邀请了当地的头牌张玉良。他看着年轻貌美的张玉良很是喜欢,并且非常的欣赏,但是因为潘赞化已有夫人,并未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在酒肉饭饱之后的潘赞化回到了酒店,在他打算睡觉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有一女子在门口等待。潘赞化顿时明白了门口的女子便是张玉良,但没有让她进来,只是让她第二天陪他一起游玩。第二天的时候张玉良陪着他整整玩了一天,在晚上的时候他让张玉良回去,但是张玉良却不想回去。因为当地的官员派她来是有目的的,如果她贸然的回去他们一定不会让她好过的。潘赞化仔细考虑之后,便把她留在了这里,但是因为潘赞化是个正人君子,他将床铺让给了张玉良,自己选择住在别处。两人这几天的交往中也让潘赞化看到了她不一样的一面,于是潘赞化自己拿钱将她从妓院中赎出来了。在两人告别的时候,他让张玉良回到老家,安心的过好自己的生活。但是张玉良却说自己如果回到家里的话,舅舅一定会再将她贩卖到妓院,她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她恳请潘赞化将自己带回去,并且声称愿意做妾室。潘赞化仔
我国著名女画家张玉良出生于以下哪个地方
安徽桐城人。
张玉良,女,字世秀。后随夫姓,改名潘张玉良。安徽桐城人,玉良幼年父母早逝,少年因生活所迫飘泊芜湖,沦落风尘。一个偶然的机会,潘赞化走进了她的生活,将其救出火坑,并与之结为伉俪,玉良为表感激之情,遂改为潘姓。
她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1年毕业后,又到法国学画,与徐悲鸿是同学。有不少收藏家认为,玉良喜欢画女人体,是因为她早年的经历,导致她有女权主义的倾向,但是学术界主流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张玉良命运多舛从青楼走出来的,她是如何成为丈夫左膀右臂的?
潘玉良,曾用名张玉良,因感念夫君潘赞化一片恩情,改为夫姓。由于父母早逝,潘玉良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并结为夫妇。潘赞化见玉良聪颖慧质,对绘画有特殊爱好和天赋,遂请严师授教,悉心培养。潘玉良曾在潘赞化的资助下赴法国留学,与徐悲鸿同窗。潘玉良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惊人,她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的第一人。论出身她比不起那些民国大家闺秀,论美貌她不如民国那些美女颜值高,但是论才情她不输给民国任意一个有名的女子。从孤儿到雏妓,潘玉良年少时期过的孤苦飘零,身不由己。好在后来她遇到了潘赞化,才得以成为一代艺术名家。她从一个艺术的追求者,成长为世界艺坛的著名艺术家。潘玉良用天赋与执着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一生。据悉潘玉良曾在上海美专读书期间遭受女学生的排挤,那些女学生号称誓不与妓女同校,令玉良痛苦万分,远走国外。一个人的出身自己决定不了,那些女学生仗着自己出身好就自视甚高,瞧不起人。恐怕适逢环境对换,那些人连和命运抗争的勇气都没有,可能她们最先沦陷的就是身心。而潘玉良在妓院的艰苦环境压迫下却从未失去身心,迷失自己,反而找准机会努力脱离苦海,这不是一般女子可以比拟的。潘玉良同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与孙多慈并称“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徐悲鸿也曾评点当时的画坛说:中国不过三个画家,其中一个便是潘玉良。当然潘玉良能有这一番巨大的成就离不开潘赞化的支持,他带给了这个悲苦女孩新的人生。
画家张玉良出生在哪个城市?
张玉良出生在扬州。
张玉良(1899—1977),扬州人。年幼贫孤,被舅父骗卖入安徽鞠湖青楼,后为芜湖关监督潘赞化赎出,娶作外室,改称潘玉良、潘张玉良。民国7年,入刘海粟所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画。9年赴法,先后入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和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习油画和雕塑。18年回国,应刘海粟之聘,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兼教授。因世人偏见,终未发聘书。是年,其作品参加“全国首届美殿”。后在上海先后4次举办个人画展,以《我之家庭》、《瘦西湖之春》等作品轰动画坛。23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潘玉良油画集》。她绘画既师承西洋画法,又采国画各流派之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普遍赞誉。终因潘之嫡室不容和世俗偏见,于26年再度赴法,在弥尔画苑作画和从事雕塑。曾参加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并以“中国画家潘玉良”名义,在瑞士、意大利、希腊和比利时四国巡回展出个人画作。34年,当选为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长,并获法国“国家金质奖章”。
1952年,张玉良在刘海粟的协助下,与潘赞化取得通讯联系,积极筹备归国。后因潘病逝等故,断绝归意,继续侨居海外,倾全部精力于艺术创作。1958年,在巴黎多尔赛画廊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报刊竞相撰文评价。1959年,获巴黎大学“多尔烈奖”,1966年获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奖章”。后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临场作画,在国际画坛留下深远的影响。1977年7月,病逝于巴黎,亦葬于此,墓碑上嵌有她本人的浮雕像。她留下2000多件作品,全部捐献给了祖国。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
张玉良命运多舛,从青楼走出来的画家,她是如何成为丈夫的左膀右臂?
有人说,张玉良是民国最丑的妓女,但也是名气最盛的女画家。张玉良,最初的名气并非是张玉良,她的名字叫做张秀清,张玉良出身于一个普通,但却幸福美满的家庭,当然,幸福止于张玉良的问世。张玉良出生以后不久,父亲死了,姐姐死了,母亲也死了,她于是便被舅舅领养,虽说不是看重张玉良的美貌,却是让她做起了皮肉生意。张秀清这时候,才改了名,改为了张玉良。张玉良想要做妓女吗?当然不想,但张玉良是没有选择的,如果可以选择,相信她宁可不出生在那样一个家庭。张玉良能够脱离苦海,只因她遇到了一个人,张玉良遇到的正是海关监督判赞化。张玉良长得很漂亮吗?并不,相反,张玉良的长相,在女子中,或许还是属于下等的,但就是这样的张玉良,却是有着极高的天赋。潘赞化与张玉良,相识于青楼之中,当时的潘赞化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一名风尘女子打动,而打动他的也并非张玉良的美貌,而是张玉良的才华。凭借着一曲李陵碑,张玉良深深的打动了潘赞化,当然,两人之间并不会因为一首曲子就成为爱人,潘赞化并没有一开始就接纳张玉良,但手下人却是很有心的,将张玉良送到了潘赞化的府中。对于张玉良而言,潘赞化正是她一生最初的贵人,潘赞化懂张玉良的才华,对张玉良,潘赞化倾尽所学,用自己的知识,让张玉良变成了一名艺术家,张玉良还自己偷偷学画画,画的虽说简陋,却是很有神韵。在潘赞化这里,张玉良又遇到了懂画的洪野,刘海粟,在着众多贵人的帮助之下,张玉良很快就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张玉良获得机会去欧洲深造,便享欧洲风情,在欧洲,张玉良学会了很多,甚至在罗马国际艺术展上,张玉良都可以获奖,这说明张玉良的确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艺术家的能力。1929年,张玉良终于回国,见到了自己心心念的潘赞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艺术家。但这却不是结局,张玉良在1937年的时候有一次前往法国深造,谁知,这一走,却是永别。因为时局混乱,张玉良一直找不到回国的恰当时机,直到出国三十年后,张玉良才得到了回国的机会,而这时候回来她看到的,却是潘赞化的灵位。
我国著名女画家张玉良出生于哪个地方
扬州
张玉良(1899—1977),扬州人。年幼贫孤,被舅父骗卖入安徽鞠湖青楼,后为芜湖关监督潘赞化赎出,娶作外室,改称潘玉良、潘张玉良。民国7年,入刘海粟所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画。9年赴法,先后入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和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习油画和雕塑。18年回国,应刘海粟之聘,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兼教授。因世人偏见,终未发聘书。是年,其作品参加“全国首届美殿”。后在上海先后4次举办个人画展,以《我之家庭》、《瘦西湖之春》等作品轰动画坛。23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潘玉良油画集》。她绘画既师承西洋画法,又采国画各流派之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普遍赞誉。终因潘之嫡室不容和世俗偏见,于26年再度赴法,在弥尔画苑作画和从事雕塑。曾参加巴黎万国艺术博览会,并以“中国画家潘玉良”名义,在瑞士、意大利、希腊和比利时四国巡回展出个人画作。34年,当选为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长,并获法国“国家金质奖章”。
1952年,张玉良在刘海粟的协助下,与潘赞化取得通讯联系,积极筹备归国。后因潘病逝等故,断绝归意,继续侨居海外,倾全部精力于艺术创作。1958年,在巴黎多尔赛画廊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报刊竞相撰文评价。1959年,获巴黎大学“多尔烈奖”,1966年获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奖章”。后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临场作画,在国际画坛留下深远的影响。1977年7月,病逝于巴黎,亦葬于此,墓碑上嵌有她本人的浮雕像。她留下2000多件作品,全部捐献给了祖国。
画家张玉良出生在哪个城市?
电视剧《画魂》近日在中央台热播。《画魂》叙述的是留法传奇女画家张玉良的故事。张玉良出生在扬州广储门街。1929年秋,她离开上海美专赴中央大学任教前夕,曾回故乡探望。那个秋天,秋高气爽,张玉良去瘦西湖写生,看到一位衣衫陈旧,胸佩“扬州中学”校徽的学生也在湖畔写生,就走了过去,看了看说:“你画得很好,天空的色彩明朗清快,观察、描绘能力也强,好好努力吧。”第二天,在瘦西湖,张玉良作画时,这位学生悄悄地立在她身后观察,站立了很久。她休息时转身见到这位学生,问他是什么时候来的,学生答道:“早来了。”这位学生就是今安徽师大美术系教授王石诚。扬州中学退休美术教师周斯达,曾是张玉良在上海美专任教时的学生,新生入学后不久的一天,张玉良走到周斯达画架前,慢声细语地询问道:“听你的口音大概是扬州人吧?”周斯达站起来毕恭毕敬地回答说:“是的,听老师的口音也像是扬州人。”张玉良微笑着点头。这年,张玉良才三十多岁。此后张玉良对周斯达在教学、生活等方面颇多关照。